《被我們誤讀的世界》 章節(jié)介紹
《被我們誤讀的世界》是當下備受追捧的一部女頻小說,作者袁南生辭藻華麗,字如珠璣,情節(jié)跌宕、結構嚴謹,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侗晃覀冋`讀的世界》第2章簡介:從總統(tǒng)當面向我道歉說起2011年5月的一天,蘇里南總統(tǒng)鮑特瑟約我到總.........
《被我們誤讀的世界》 為國家道歉叫好 在線試讀
從總統(tǒng)當面向我道歉說起
2011年5月的一天,蘇里南總統(tǒng)鮑特瑟約我到總統(tǒng)府見面。一般來說,總統(tǒng)沒有大事不會約見一國大使,總統(tǒng)約見我會跟我談什么事呢?我確實心里沒有底。我如約前往他的辦公室,外長拉金在座。坐下不久,總統(tǒng)說道,蘇里南公共工程部打算上馬一個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先是跟中國大連一家公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兩個月后,又跟北京一家公司簽訂了諒解備忘錄。這樣做是不對的,人家會認為蘇里南不講信用,會給中國朋友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作為蘇里南國家元首,已經(jīng)就此事對蘇里南公共工程部提出了批評,同時,約我來當面向中國大使表示道歉。
原來,2010年8月鮑特瑟贏得總統(tǒng)大選后,就推出了一個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包括建設蘇里南到圭亞那、蘇里南到法屬圭亞那的跨國大橋,從首都市中心到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18000套低造價住房,等等。10月,蘇公共工程部長訪問大連,實地考察大連國際經(jīng)濟合作集團,并在大連簽署了大連國際集團承接機場高速公路等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我剛好回國度假,趕到大連,和大連市有關市領導共同出席了簽字儀式。我回到蘇里南后不久,蘇公共工程部把機場高速公路這一項目又交給中國另一家大型知名企業(yè)實施,也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其實,蘇方將項目交給哪一家公司做,不管是中國公司還是其他國家的公司,完全是蘇里南的內(nèi)政。只要是交給中國公司做,就是對中國企業(yè)的信任,中國使館都是支持的。鮑特瑟作為國家元首,親自過問這一事項,說明了他對中國公司的重視,但就工程承包蘇方重復簽署有關文件這件事,他特意約見我并當面對我表示歉意,的確出乎我的意料。畢竟,他貴為一國總統(tǒng),與中國公司重復簽約并不涉及中蘇兩國的戰(zhàn)略關系和利益大局。從蘇里南總統(tǒng)當面向我道歉一事中,我感受到了總統(tǒng)對維護和發(fā)展中蘇兩國關系、加強雙邊合作的重視。同時也使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誠懇的道歉在消除誤解、弱化矛盾、化解分歧、減少對抗、改進工作、促進和諧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和使館的同事都從總統(tǒng)的真誠道歉中,感受到了絲絲善意和縷縷清風。
鮑特瑟就任總統(tǒng)以來,就某些事項公開表示道歉已不只一次。例如,2011年是蘇里南國會成立145周年,鮑特瑟出席了國會專門舉行的慶?;顒硬l(fā)表了講話。沒想到他的講話不僅沒有贏得議員們的掌聲,反而引起了議員們的反感和不滿,即使是來自執(zhí)政黨的議員們也很不高興。因為他當著議員們的面說國會的工作質量不理想,議員們水平有限,難以研討更高層次的議題。4天以后,國會再次舉行會議,鮑特瑟總統(tǒng)出席。議員冉杰辛在會上當面向總統(tǒng)“開炮”,說總統(tǒng)在上次國會會議上的言論是對國會的直接侮辱,損害了所有議員的尊嚴;其實國會議員們對政府運作有好多意見和不滿,議員們雖然多次向政府質詢,但政府總是拒絕回答;既然總統(tǒng)對國會如此無禮,國會應當為總統(tǒng)的言論發(fā)出正式的抗議。
沒想到冉杰辛發(fā)言完畢后,鮑特瑟馬上起立,表示要為自己的不當言論向國會道歉。他說他并沒有到國會來侮辱國會議員的意思,他希望自己的道歉會被接受。最終,他的道歉贏得了包括來自反對黨的議員的掌聲。
是不是只有鮑特瑟總統(tǒng)公開道歉?非也。曾經(jīng)道歉的不僅有現(xiàn)在的總統(tǒng),也有前任總統(tǒng)。例如,費內(nèi)西安前總統(tǒng)領導的民族黨是蘇獨立以來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黨,費內(nèi)西安曾三次擔任總統(tǒng),歷時15年之久。2011年民族黨在大選中失敗,失去了執(zhí)政地位。黨的領袖、時任總統(tǒng)費內(nèi)西安公開承認對大選失敗負主要責任,并對全黨和黨的盟友深表歉意。
公開道歉的不僅有總統(tǒng),還有政府部長等高官。例如,蘇里南政府衛(wèi)生部長瓦特貝赫因言語不慎,被人告到法院,經(jīng)法院審理屬實,法院判決衛(wèi)生部長登報聲明予以道歉,部長心悅誠服地予以照辦。2010年圣誕節(jié)到2011年中國春節(jié)期間,蘇里南社會治安狀況不那么好,出現(xiàn)搶劫兇殺案件,并且遲遲破不了案。各報紛紛發(fā)文公開抨擊負責此事的政府司法警察部長密斯匠。議員在國會對密斯匠提出質詢,這位部長不得不作出解釋,因答非所問且用詞不當,又招來一輪新的批評,這位部長連忙以公開道歉來化解批評。
從鮑特瑟總統(tǒng)、費內(nèi)西安前總統(tǒng)、衛(wèi)生部長、司法部長等高官的道歉中,我親身感受到了領導者的真誠道歉對領導者來說,往往不是減分,而是加分;不是有損于威信,而是有利于增加威信。公開道歉,是蘇里南的領導者對問題的坦然面對,也是對公眾要求的積極回應,這明顯拉近了官員和百姓的距離,增添了官民互信,有利于建立良性的官民互動關系。我感到,鮑特瑟總統(tǒng)和其他政府官員公開道歉,這實際上是以負責的態(tài)度公開問題,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蘇里南,一些問題甚至一些社會危機,都因為領導者公開、及時、坦誠的道歉,正視問題而得到公眾的理解和信任,從而激發(fā)和調(diào)動公眾一起參與解決問題、應對危機,使問題和危機得到解決。當然,也有個別官員掩蓋問題,推卸責任,拒不道歉,從而使問題更加嚴重。
道歉是一種美德,這是現(xiàn)代國際社會主流的共識。古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實際上,人無完人,即使是圣賢,也不可能完全無過。任何領導人失職和犯錯,最好的應對方式不是隱瞞,不是逃避,更不是推卸責任,而是及時主動地向服務對象道歉,并下定決心改進工作。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承認錯誤,作出道歉,才可能避免再犯;知恥近乎勇,如果死不認錯,就不可能進步。這些都是做人,特別是做官的基本道理。道歉,即表示歉意和認錯。領導人鞠躬道歉,更是對人民群眾表示深深歉意。任何領導人不可能不說錯話、不做錯事,但知錯、認錯、改錯非常重要。道歉在有的時候,有的情況下是認錯、改錯的一個不可替代的方式。誠于道歉,敢于道歉,善于道歉是一個成熟的、負責任的領導者修養(yǎng)、見識、能力和膽略的體現(xiàn)。
美國為歷史罪責曾多次正式道歉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針對某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即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2012年6月18日,旅美數(shù)代華人等了整整130年的美國國家的正式道歉,終于到來。這天,美國眾議院通過“《排華法案》道歉案”,由于2011年10月美國參議院就全票通過了這一“道歉案”,6月18日眾議院的行動,相當于在立法機構層面上完成了“道歉案”的法律化程序。該法案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為美國國會在1882年到1904年間通過的限制在美華人基本公民權利的《排華法案》正式進行國家道歉,其嚴肅性超過了政府官員的正式或非正式道歉。這一嚴肅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遲到130年的道歉而產(chǎn)生的缺憾。國家道歉與國家的政治文明建設是什么關系?國際道歉是有利于提升國家形象還是會有損國家形象?是反映了政治清明還是政治昏暗?正式道歉在國外是正?,F(xiàn)象還是反?,F(xiàn)象?在中國歷史上有國家意義上的正式道歉嗎?探討這個問題,對于我們樹立政壇清風、提升道德境界、加強政治文明建設,不無意義且很有必要。
中國老百姓了解比較多的與中國有關的美國正式道歉有兩次:
一次是上面提到的就《排華法案》向華人移民正式道歉。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華人移民是第一批被美國國家機器系統(tǒng)性排斥和歧視的族群?!杜湃A法案》限制在美華人的基本公民權利,包括10年內(nèi)暫停華人移民和入籍,禁止華人在美擁有房產(chǎn),禁止華人與白人通婚,禁止華人妻子兒女移民美國,禁止華人在政府就職等條款。這個法案直到1943年中國成為美國在“二戰(zhàn)”中的盟友后才被廢除?!杜湃A法案》令華人在美國這個所謂的“文化大熔爐”里抬不起頭,其遺毒甚至影響至今。1896年李鴻章在訪美期間,不給美國面子,猛烈抨擊美國的《排華法案》,說,“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嗎?這不是自由!”《紐約時報》報道他抨擊這個法案時,“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第二次是1999年5月8日凌晨6時,位于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遭到北約飛機轟炸,美國政府對此表示道歉。5月10日,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在白宮向記者公開表示:“我已經(jīng)向江澤民主席和中國人民表示了道歉。我要再次對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說,我對此表示道歉和遺憾?!彪S后,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在國務院向記者表示:“我重申我們對由于北約錯誤轟炸導致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人員傷亡表示深切悲痛。中國人民想必了解,包括克林頓總統(tǒng)在內(nèi)的北約領導人已經(jīng)就這一悲劇性錯誤作出了道歉?!?999年5月12日,美駐華大使館和駐中國各地領事館在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事件中的3名受害者骨灰被運回北京時降半旗致哀。
實際上,美國就歷史上罪惡或錯誤的國家行為還有過多次道歉。例如:
1988年,美國政府就“二戰(zhàn)”時期將日裔美國人關進集中營事件進行道歉和賠償。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lián)合艦隊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國隨即把那些在美國生活和工作的日本人送入拘留營安置,這些拘留營位于各州最貧瘠、荒蕪的土地上,四周圍著鐵絲網(wǎng)和瞭望塔。不少被認為“可疑”的日裔居民,還遭到了“隔離審查”?!岸?zhàn)”結束后,這些拘留營被全部取消。1988年8月10日里根總統(tǒng)簽署文件,就“二戰(zhàn)”中對日裔美國人的拘留營一事正式道歉,承認當時將日裔居民看成“外來的敵人”是出于戰(zhàn)時的狂熱和偏見,宣布給予曾經(jīng)被關在拘留營中且仍在世的日裔美國人每人兩萬美元的補償。
1993年,美國國會就派兵支持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道歉。自1810年起,夏威夷一直是一個獨立王國,1893年,夏威夷的美國僑民在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支持下發(fā)動政變,推翻利留卡拉尼女王,并于1894年宣布成立“夏威夷共和國”。1898年美西戰(zhàn)爭后,美國國會以兩院聯(lián)合決議的形式通過了兼并夏威夷的決議。同年8月12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領地,前“夏威夷共和國總統(tǒng)”——美國人多爾被任命為第一任領地總督。1959年3月,夏威夷作為第50個州加入美國,成為美國國旗上的第50顆星。1993年,在夏威夷利留卡拉尼女王被推翻100周年之際,美國眾議院以2/3多數(shù),參議院以65票對34票,通過了“道歉法案”。11月15日,克林頓總統(tǒng)簽署了這一法案并宣布他將代表美國人民,為1893年美國政府推翻夏威夷女王的政變正式道歉。
2009年6月18日,在林肯誕辰200周年、馬丁·路德·金誕辰80周年以及美國有色人種協(xié)會成立100周年之際,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決議案,“承認奴隸制和《吉姆·克羅法》的深刻不公、殘忍、野蠻和非人道”,就歷史上的黑奴制度和種族隔離政策,向非洲裔美國人正式道歉。
2009年年底,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正式簽署道歉法案,稱“美國政府代表美國人民,向美國公民對印第安原住民做出的暴力、虐待和忽略道歉”,這是美國官方首次對犧牲重大的印第安原住民表示歉意。1490年,西半球共有大約7500萬印第安人;150年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僅為600萬人。時至1900年,美國只剩下25萬印第安人。目前人口只占1.5%的美國印第安人處在社會最邊緣、最被忽視的底層,其經(jīng)濟、社會和人文等領域的發(fā)展指標遠低于全美平均水平。
為歷史罪責道歉在其他國家司空見慣
歐美不少國家曾為歷史罪責道歉。例如,1970年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長跪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道歉,為德國當年的暴行表達了痛徹肺腑的無言愧疚。1995年7月,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為法國人在德國占領法國期間迫害猶太人事件表示道歉。1997年10月,挪威國王為挪威對閃族少數(shù)族裔的壓迫表示道歉。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向華人鐵路工人道歉,同時也為1923年“人頭稅”停征后實施的《排華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過。2008年,澳大利亞國會為政府在1870年到1970年強加給土著人的同化政策道歉。2008年3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以色列時,在國會向世界承認德國的“屠殺之辱”,說“大屠殺讓德國蒙羞,我在此向所有在戰(zhàn)爭中的幸存者鞠躬致歉”。2009年2月,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發(fā)表聲明,就澳大利亞對待原住民的方式及相關政策導致原住民身心的痛苦和煎熬正式道歉。同年,加拿大總理站在國會向本國的原住民道歉?!拔覀儗Υ〉诎矊W校孩子們的處理方式是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彼f,“今天,由于意識到這個錯誤所造成的巨大摧殘,讓我們無地自容?!?010年6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血色星期日”事件表示道歉。[
1972年1月30日,在北愛爾蘭的一座城市倫敦德里,舉行了一場和平集會,抗議英國對愛爾蘭共和軍嫌犯不經(jīng)審判就進行長期關押的政策。英國傘兵向游行的市民開槍,造成14人死亡,這就是著名的“血色星期日”。
]前蘇聯(lián)和俄羅斯也曾為歷史罪責道歉。例如,1990年,前蘇聯(lián)向波蘭道歉,承認在卡廷森林殺害數(shù)千名波蘭人。1993年,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正式為前蘇聯(lián)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表示道歉。
非洲一些國家也曾為歷史罪責道歉,其中最典型的是南非就種族隔離政策道歉。1993年4月、1996年8月及1997年9月,南非總統(tǒng)德克勒克數(shù)次為種族隔離政策道歉。1996年8月21日,“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正式誕生,從而結束了長達46年的種族歧視政策,給這個國家?guī)砹俗杂伞⒆鹬?、責任、和解、平等和民主。德克勒克說,那些屠殺、折磨和蹂躪都不應該是政府行為。在此之前,德克勒克釋放了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的曼德拉,在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為國家的民主選舉奠定了基礎。曼德拉隨后被選為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tǒng),他和德克勒克因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巴拿馬總統(tǒng)貝羅卡爾曾在道歉史上寫下獨特的一筆。2010年5月,他下令重新設計護照,并由其親自審批。兩個月后,有關部門設計并制作了幾本護照樣品,上交到了總統(tǒng)府,很快博得了總統(tǒng)的贊賞并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印制投用。三個月后的一天,貝羅卡爾又把那幾本護照樣品從抽屜取出來欣賞。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護照上有一個非常細微的錯誤:巴拿馬的國徽中有一個十字叉是鐵锨和丁字鎬,然而這些護照上所印的卻是鐵锨和長柄方錘!國徽出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總統(tǒng)認為自己應為這個失誤負責!他先是要求護照管理局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趕制新護照,同時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已領新照的4萬個人的名字打印出來,他要在第二天發(fā)表電視講話,向這4萬個人道歉。10月4日晚上19點,里卡多準時走上演講臺,他先是介紹了道歉因由,然后,他拿起手中的稿子說:“這4萬個人的名字分別是曼格艾爾·阿馬多加·雷亞羅、查洛慈·安東尼奧·馬薩克……”10分鐘過去了,里卡多在念名字;半個小時過去了,里卡多依舊在念名字;90分鐘過去了,總統(tǒng)里卡多還是一個一個地念著那些名字!以平均每個名字花3秒鐘計算,總統(tǒng)要念完4萬個名字最起碼要花掉33個小時,加上中間可能有兩次短暫的睡覺,再加上用來上廁所和吃飯的時間,這場電視道歉將會持續(xù)50個小時!用50個小時向4萬個人道歉?所有人都被震驚了!電視里,總統(tǒng)的道歉在繼續(xù),而連線的電話里,則不斷傳來老百姓們的呼聲:“總統(tǒng)先生,我們已經(jīng)諒解了你的失誤,也體會到了你的苦心,你去休息吧!”總統(tǒng)卻這樣回答:“如果連具體名字都不念,那還談什么尊重與道歉呢?如果連一個道歉都無法具體地落實到一個人的身上,那還指望我為你們落實什么呢?如果我連為自己承擔錯誤都做不到,誰還能指望我來為這個國家承擔些什么呢?”夜晚10點50分,在道歉進行了將近4個小時的時候,有一位海外巴拿馬人在電話里說:“總統(tǒng)先生,如果你對民眾們的建議如此不在意,我們還能指望你今后能聽取我們什么建議呢?”里卡多這才抬起頭來,對著與電話連線的麥克風問:“你們真的可以原諒我所犯的這個過失?”電話連線那端的聽眾肯定地回答說:“總統(tǒng)先生,我們原諒你!”這一句話,讓全國上下一片沸騰,所有電視機前的普通百姓,他們不管總統(tǒng)能不能聽見,紛紛大聲喊道:“總統(tǒng)先生,我們原諒你!”直到這時,總統(tǒng)才停了下來,他向著鏡頭鞠了一個躬,說了一聲“謝謝我可愛的巴拿馬民眾”,隨后走下了講臺。
一些有重大影響力的非國家行為實體也曾為一些重大的罪行或錯誤表示道歉。例如,1954年,國際奧委會專門發(fā)表聲明,就當年在希特勒執(zhí)政初期的柏林舉辦奧運會這一錯誤選擇向公眾道歉。教皇保羅二世在2000年千禧彌撒上,為基督教會兩千年來所犯下的種種不義請求寬恕。2008年,教皇本篤十六世在接見被天主教神父性虐待的美國受害者時,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意。后來,教皇書面道歉說:“對你們所經(jīng)受的嚴重傷害,我表示深切的歉意,你們的信任頃刻被摧毀,你們的尊嚴殘酷被踐踏……我在此鄭重表達我們的羞愧和自責。那些罪行一定會得到上帝的審判?!?/p>
本文特別要提到的是,即使像日本這樣不愿道歉的國家,也曾就其歷史罪責作出過道歉。例如,2011年12月18日,日本向“二戰(zhàn)”時的加拿大戰(zhàn)俘表示深切的道歉。
為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叫好
回顧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的歷史進程,我們至少可以獲得如下重要啟示:
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是一種值得尊重的政治姿態(tài),是一種國家道德與正義的情懷,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一個國家政治是否清明,不在于是不是犯錯誤,而在于有了錯誤之后,是不是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政府和人一樣,要有品德素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品德素養(yǎng)就是有責任,有擔當。救助弱者,伸張正義,懲惡揚善,這就是責任。做錯了事情,勇于承認錯誤,真誠道歉,積極賠償受害者,這就是擔當。國家是根本,政府只是國家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不管經(jīng)歷多少年,也不管更替了多少任政府,政府都有對本國過去的錯誤向受害者道歉的義務。道德制高點的取得,并不能通過強權、通過話語霸權或政治謊言來獲取,而是擁有政治權力者通過尊重弱者,尊重不同的族群,通過謙卑的心靈來達成。只有真相與和解,才能使一個民族重新?lián)碛泄饷鞯奈磥?。每一次國家和政府道歉后面,都有著公民活動的鋪墊,都有著社會認識的進步,都使人看到文明在國家政治層面的繁育和延伸。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面對歷史,既反映這個國家的道德境界,也體現(xiàn)這個國家的智慧。直面歷史真相,是一種勇敢,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勇敢地說一句“對不起”。
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xiàn),它需要付出長期和艱辛的努力。要求美國國家就《排華法案》道歉的《請愿書》上,有165個華人團體聯(lián)合簽名。當時最大的阻力來自大量的美國人不知道有《排華法案》這件事——包括很多國會議員,都不知道。何談道歉?美國華人團體孜孜不倦地開展游說工作,找數(shù)百個參議院、眾議員一個個地分別宣講這段歷史,游說花了整整兩年,中途時緊時松,但始終沒停。民主政治就是這樣,如果你自己不發(fā)聲、不參與、不在乎,那么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美國的道歉并非出于內(nèi)部強烈的道德自省,多半是出于實用主義哲學的原則,在對舊惡改正不徹底的情況下,視外部情況的壓力作出調(diào)整,這種調(diào)整促進了現(xiàn)實主義的利益交換,在國人圣人化與國家帝國化之間做出平衡,助推了國力的強盛。盡管如此,美國的道歉,無論是否蒙受了實用主義的陰暗心理影響,都是基于一個前提:承認歷史的錯誤,僅此就應該值得肯定。參眾兩院全票通過的向美國華人的國家道歉案,足可以看出其道歉之真誠。這項議案是由首位華裔國會女眾議員趙美心牽頭向美國參眾兩院提出的,正是由于一代代華人政治精英的崛起和努力,最終推動了美國上層對《排華法案》的反思。抵制《排華法案》,不靠神仙皇帝,靠的是華人自身的力量。美國向《排華法案》道歉不是良心發(fā)現(xiàn)的結果,也不是恩賜的禮物,是華人發(fā)聲、抗爭的努力成果。
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不僅不會損害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相反,會大大有助于提升國家形象。日本和德國雖同為軸心國的戰(zhàn)敗國,戰(zhàn)后對戰(zhàn)爭反省的態(tài)度卻大相徑庭。德國多次向歐洲國家道歉,公開反省納粹罪行,并且勃蘭特以總理之尊,一跪謝罪天下,贏得了各國的諒解和尊重。而日本呢,與德國的態(tài)度是天壤之別,其政要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糾纏于南京大屠殺的具體數(shù)字,并企圖以此否認南京大屠殺,更有甚者的是在教科書中否認侵略戰(zhàn)爭的性質、美化侵略戰(zhàn)爭行徑。日本在這方面與德國在國際上的形象遠遠不能相比。
以國家名義就歷史苦難道歉,有利于提高政府威信,有助于消除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各種猜疑,增強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有利于增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政府也是如此,犯錯在所難免,只有知錯、改錯才能求得進步。越是放不下身段說聲“對不起”,越是容易受到猜疑;越是愛面子,越是丟面子。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陳魯民說得好:
平心而論,作為“君權神授”的古代帝王,權傾天下,尊嚴無比,百姓疾苦重要,皇帝面子也很重要,能對自己的過錯反省悔悟,已經(jīng)十分難得了,倘再寫成文告頒示天下,就更屬不易。至于是出于至誠還是迫于無奈,有幾分真心,幾分作秀,那就不得而知了,無論如何總比死不認錯,固執(zhí)到底要好吧。有了《罪己詔》這個不成文的制度,對那些無法無天的帝王多少總是個約束。畢竟,在已沒有帝王的20世紀60年代初,我們就聽到有領導人這樣說:“我們不學胡志明,任何時候我都不下《罪己詔》?!保ㄉ橙~新《檢討文化》)其實,如果能學學歷代那些睿智的帝王,誠懇反省自己,檢討既往錯誤,吸取經(jīng)驗教訓,接受大家監(jiān)督,后來的“十年浩劫”或許能夠幸免,民眾、國家免遭折騰,其身后的歷史評定也會高得多。[
《漫話》,載《同舟共進》2012年第8期
]
古代中國朝廷也有道歉的傳統(tǒng)
國家就歷史罪責表示道歉并非是外國的“專利”,古代中國朝廷也有道歉的傳統(tǒng)?,F(xiàn)代國家常常是總統(tǒng)、首相等代表國家道歉,古代中國則通常是皇帝親自出面道歉,不過那時候不用道歉這個詞,而是發(fā)個《罪己詔》,也就是皇帝的一份檢討書?!蹲锛涸t》既可以被看成是皇帝對個人錯誤的承認和悔恨,也可以看成是代表國家的道歉。《罪己詔》一般這么開頭:朕以薄德云云。然后是述說自己在某些政事上的不足,或者說自己在私人生活上有什么樣的過失。由于這種過失所導致的災害或者天象,都是應該降臨在自己身上的災劫,現(xiàn)在卻是由百姓承受了。關于這件事皇帝我本人很難過,所以敬告上天,我一定要改過自新,請老天爺看我的行動吧。皇帝道歉大致都是這么個模式。中國古籍中記載的第一份《罪己詔》,是《尚書》中的《湯誥》,《秦誓》則是秦穆公偷襲鄭國慘敗后的罪己文。后來,還有《詩經(jīng)》中周成王的罪己詩《周頌·小毖》。
漢文帝是第一位正式發(fā)《罪己詔》的皇帝,最后一份《罪己詔》是袁世凱在取消帝制后發(fā)過的類似文書。據(jù)歷史學家黃仁宇統(tǒng)計,在《二十五史》中共有89位皇帝下過264份《罪己詔》,平均每八年就下一份,皇帝們也夠“誠懇”的。而《罪己詔》里心情最沉痛的,則非漢武帝莫屬。漢武帝晚年,任用江充,釀成“巫蠱之禍”,逼死太子劉據(jù)和衛(wèi)皇后,受誅連者達數(shù)萬人;受方士欺騙,求仙煉丹;窮兵黷武,橫征暴斂,干了很多狂妄悖謬之事。痛定思痛,他在《輪臺罪己詔》中自責悔過(“深陳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擾勞天下”,決心“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
皇帝代表國家所作的道歉有時會起到凝聚人心、撥亂反正,甚至起死回生的作用。唐建中四年(783年),長安失守,德宗倉皇逃亡,被叛軍一路追殺至陜西乾縣。次年春,他痛定思痛,頒發(fā)了一道《罪己大赦詔》,文字真摯動人,很有感召力。據(jù)史料記載,唐德宗頒“詔”后,“四方人心大悅”“士卒皆感泣”,民心軍心為之大振,不久,動亂即告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