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村的龍鳳胎》 章節(jié)介紹
作為言情小說中的翹楚之作,《江岸村的龍鳳胎》憑借跌巖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高度契合年輕讀者的閱讀心理,讓本部小說成為最受歡迎的言情類網(wǎng)絡小說。該小說第2章內容介紹:村里人仗義出手相助時,陳渺然跟要好的朋友打好招呼,便悄悄帶著三姑出了食堂,走在回家.........
《江岸村的龍鳳胎》 第2章 在線試讀
村里人仗義出手相助時,陳渺然跟要好的朋友打好招呼,便悄悄帶著三姑出了食堂,走在回家的泥路上。
經(jīng)過一處肅穆寬闊的青磚瓦院落時,陳渺然眼里滿是羨慕和嘆息。
那道高大的朱紅正門,看起來十分氣派和古老,特別是門口的兩頭石獅子,滿是肅然的正氣。石楣兩邊,雕刻著一副楷字對聯(lián):“讀書乃底事,報國當首事?!?/p>
這所院子是陳家以前的祖宅,承載著陳渺然父親、奶奶、太奶奶差不多六代人的記憶,以及陳家歷代文臣名將的墳墓。
但土地改革后,陳渺然奶奶作為江岸村唯一的女地主,主動從祖宅里搬出來,還提議將祖宅的族學改為全村孩子的學校,為國育英才。
陳渺然將那副對聯(lián),在心底默念了七八遍。什么時候,她也能像兩彈一星的愛國科學家們一樣,為國鑄器,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貢獻。
差不多走了七八分鐘,陳渺然在岔路口看到一道高大的少年身影,驚喜喊道:“哥哥,你今天下工比我早?!?/p>
“幺爺呢,怎么沒見他,你們早上不是一起出門的嗎?”
對面的身影,正是陳渺然的龍鳳胎哥哥,陳遠然。
江岸村人口眾多,按照村民的分布范圍和耕種面積,一共有三支生產隊,村長把兄妹倆分在了不同的生產隊。
陳渺然和三姑在二隊,回家距離比較近。
而陳遠然和幺爺所在的三隊,光是花在路上的時間,都需要三個多小時,以往都是陳渺然在路口等他。
待兩人走上前來,陳遠然先喊了一聲“三姑”,再把陳渺然的背簍放下來,背在自己身上。
他感受著大南瓜沉甸甸的分量,夸道:“三姑,你今日又是第一名,真厲害?!?/p>
江岸村生產隊特有的規(guī)矩,每天率先完成任務,超額完成工分的人,可以帶一些地里的東西回家吃。
三姑不好意思的笑著,露出寬闊的笑容,“棒,石頭和水苗也......棒!”
石頭是陳遠然的小名,水苗是陳渺然的小名,三姑說完這句話,便走在了最前面。
陳遠然扛著妹妹的鋤頭,又替妹妹接過了一個竹籃,才回道:“幺爺摘完李子,說自己要回家喂牛,從食堂里打了兩碗飯,背著半簍的李子就回家了?!?/p>
“幺爺,真是老當益壯?!?/p>
陳渺然笑著說出了這句話,她們陳家,除了幺爺和三姑,其他人干活都不太厲害。
不過,她想起食堂里的爭吵,抱怨道:“哥,我真是受夠了,那群知青天天在背后喊我地主小姐,今天還說三姑打的飯多。”
“三姑一個人,就掙了她和奶奶兩個人的工分,既然工分都記上了,為啥子不能多打點飯?”
陳遠然同樣深受“地主少爺”這個稱呼的困擾。
他所在的三隊,城里知青比二隊多了十二個人,特別是最近風氣很嚴重,別人指桑罵槐時,他都悶聲不說話,不想多惹麻煩。
直到今天,他忍無可忍,罵了一句:“你們有什么資格說我,大家還不是一樣?”
三隊的知青大多是工廠干部的孩子,一伙人被戳中了痛處,啞口無言。
陳遠然聽出妹妹的火氣,出招道:“妹妹,他們攻擊你,你也說他們,誰也好不過誰?!?/p>
“好,我后天去試試。”
陳渺然欣然接受提議,并在腦海里思考后日要說的話,她一定要讓那群知青曉得,哪怕是地主出身,她們同樣對土地和糧食充滿了敬意。
三人剛到家,三姑連門都沒進,便去隔壁喂鴨子去了,兄妹倆先把米飯放在廚房里,跟父母問了好,把背簍、鋤頭放在柴房里,又從水井里提水,洗了一個舒服的冷水臉。
陳渺然故意濺水在哥哥身上,正被陳遠然追著打,兄妹倆人在院子里追來追去,抬眼看見了一位和氣的老婦人,兩人瞬間歇了動靜,乖乖地喊道:“奶奶,我們不鬧了?!?/p>
老婦人笑容和藹,眼里滿是對孫輩的疼愛,“小遠,小渺,你們干了一天的農活,別忘記了背書和做題,待會兒我要檢查,誰的錯題多,誰明天洗全家的衣服?!?/p>
兄妹倆異口同聲:“?。肯匆路?!”
在家務瑣事上,兄妹倆分秒必爭,都想讓對方去做。
兩人提腿往堂屋里跑,從各自房里拿出書本,溫書做題。
陳家的衣服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
家里一共七口人,奶奶陳嬌珠、幺爺田閏土、陳正煌和胡茵夫妻兩人,三姑陳正瑛,陳遠然和陳渺然這對龍鳳胎。
幺爺田閏土并不是親爺爺,是當年陳家的長工,土地改革時,陳家遣散了很多長工和幫傭,但田閏土死活不走,喊道:“三小姐,我娘給老夫人種了一輩子的地,我又給你種了一輩子的地,其他地方的土地,我種不慣,而且我沒土墻房子住,怕是要去土地娘娘廟里待著?!?/p>
盡管村長再三保證,會給他蓋一間新房子,分陳家祖宅附近的土地,但田閏土又說:“我無妻無子,就算死在了茅草屋里,都沒人幫忙端火盆?!?/p>
被迫無奈之下,陳嬌珠讓二兒子陳正煌認了田閏土做干爹,讓他跟著陳家人一起生活。
而三姑陳正瑛,同樣也不是陳家的親生女兒,當年日寇發(fā)動淞滬會戰(zhàn),陳嬌珠的丈夫遠在武漢,她孤身帶著兩個兒子從上海逃到重慶時,在渡口撿到了一個五歲的女孩,由于腦袋受了重傷,小女孩除了只會追著陳嬌珠喊“娘”以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沒辦法,陳嬌珠便把小女孩收為養(yǎng)女,改名陳正瑛,當做親生女兒看待。
陳正瑛長大成人后,村里開始登記結婚,但村長考慮到她腦袋不聰明,跟七八歲的小孩子一樣,特意給縣里打了報告,沒讓她參加。
經(jīng)年日久,養(yǎng)在陳嬌珠名下的三妹,漸漸多出一個稱呼,那就是專屬于龍鳳胎的“三姑”。
吃完晚飯,陳奶奶抽查了龍鳳胎的功課,陳遠然數(shù)學和物理做的好,但英語和語文實在是差。
陳渺然英語和作文寫的特別好,但物理慘不忍睹,為了以示公平,陳奶奶讓龍鳳胎明早一起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