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 > 江岸村的龍鳳胎 > 《江岸村的龍鳳胎》主角(陳渺然趙迢)最新章節(jié)1更新

《江岸村的龍鳳胎》主角(陳渺然趙迢)最新章節(jié)1更新

2025-04-03 11:59:04 作者:我有嘉魚
  • 江岸村的龍鳳胎 江岸村的龍鳳胎

    又稱《養(yǎng)豬村花你別跑,英俊汽修工霸道愛》村花陳渺然十八歲時,娃娃親對象趙迢從部隊回來,兩人一起領了結婚證。1977年恢復高考,陳渺然本能考上北師大,由于婆婆燒掉了準考證,她只能目送哥嫂坐上去南京的火車,1978年高考,婆婆摔掉了腿,急需要錢做手術,陳渺然被父親直接拉出了考場。接連兩次高考都慘遭滑鐵盧,一怒之下,陳渺然選擇去養(yǎng)豬致富,把六頭豬養(yǎng)的白白胖胖,方圓百里,背地里都叫她“養(yǎng)豬村花?!弊詮酿B(yǎng)了

    我有嘉魚 狀態(tài):連載中 類型:言情
    立即閱讀

《江岸村的龍鳳胎》 章節(jié)介紹

女頻小說《江岸村的龍鳳胎》,其情節(jié)推進把控有度,而且作者我有嘉魚文筆細膩,體現(xiàn)了不凡的文學功底與造詣。?該小說第1章內容介紹:1976年9月,驕陽似火,烈日炎炎。江岸村人民公社的社員們,正在地里熱火朝天的摘南瓜,公社司機正在公路邊等著裝貨上.........

《江岸村的龍鳳胎》 第1章 在線試讀

1976年9月,驕陽似火,烈日炎炎。

江岸村人民公社的社員們,正在地里熱火朝天的摘南瓜,公社司機正在公路邊等著裝貨上車,把南瓜拉去市區(qū)賣錢,補貼公社的各種集體開銷。

等完成大隊長布置的采摘任務,眾人身上的粗布短袖都被汗水侵透了底,但臉上難掩喜悅的笑容。

大家伙扛著鋤頭,背著背篼,成群結隊地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三三兩兩的說笑著,一道去集體食堂吃晚飯。不過,大多是知青和知青聚在一堆,江岸村村民和村民走在一起。

有女知青突然扯到了晚飯:“我聽李隊長跟江岸村的人說,今晚食堂吃回鍋肉,不曉得是不是真的?”

“我們公社前不久剛賣了二十頭豬,小豬娃些都沒有長大,哪里有肉給我們吃?”

身邊的男知青哂笑一聲,隨即話風一轉,“不過嘛,要是江岸村有喜事,別說回鍋肉了,紅燒肉都吃得上,還能吃上九大碗,接連飽餐好幾頓?!?/p>

河邊的古老石橋上,用紅油漆寫著方方正正的一行字:“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p>

從城里下鄉(xiāng)的幾位知青,在掃見那句話后,眼色陡然變得不善,視線越過高低起伏的人群,最終落在前方一道綠色尖尖上。

為了貫徹“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那怕滿頭大汗,大家伙都沒戴遮陽的頭巾。因此,那頂用芭蕉葉制成的草帽顯得格格不入,很遭人唾棄。

一位女知青忍不住罵道:“都說勞動最光榮,這地主家的小姐一副享樂怕熱的做派,比我們城里人還講究?!?/p>

“她天天拿著課本不放,最近又和北京來的男知青走的很近,說不定,人家是真的想當城里人呢!”男知青添柴加火的回道。

身邊人十分震驚:“我聽村里人講過,陳渺然和趙迢從小定了娃娃親,哪怕趙迢進了部隊當兵,都不嫌棄陳家,她竟然背著趙迢勾搭上城里人,這種忘恩負義的女人,就該被教育!”

“我贊同,陳渺然同志必須經受精神和勞動的雙重改造,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好戰(zhàn)士,和我們一起建設人民公社?!?/p>

經過一番慷慨激昂的討論。

知青們決定趁著明天上午休息,在中學操場門口舉辦一場教育會,專門教育陳渺然,并讓其家人進行深刻反省。

而走在最前方的陳渺然,渾然不知即將到來的風雨。

她右手提著鋤頭,左手提著一個大南瓜,背簍里裝滿剛割的豬草,一張白皙的小臉熱得通紅。

她望著身旁的中年婦女,語氣催道:“三姑,你快把我頭頂?shù)木G帽子拿下來,不然那些城里人看見了,又要罵我是地主小姐了?!?/p>

“咿......水苗熱,我不......不取。”

中年婦女像孩童一樣傻笑著,一邊用芭蕉葉扇風,面部表情很是遲鈍和天真,明眼人一看便知,她腦子不太好使。

陳渺然長嘆一口氣,商量正事:“三姑,你待會兒把飯壓緊些,帶回家給奶奶和幺爺吃,好不好?”

中年婦女結巴道:“我......我給娘帶…飯,吃飯。”

說罷,還高興的擺了擺她手邊的竹籃,在藏藍色粗布的掩蓋下,里面裝著三個斗大的陶碗,正是姑侄倆吃飯的活計。

陳渺然領著三姑來到食堂,她放好竹籃和背簍,從竹籃里掏出兩個陶碗,和三姑分別排在不同的隊伍,今日負責打飯的五六個人,都是江岸村土生土長的村民。

所以,他們對陳渺然和三姑的行為,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過,在給三姑打飯時,熱情的同村嬸子是壓了又壓,直接堆成了小山丘。

知青們看見這一幕,嚷嚷道:“我要向隊長舉報,你們區(qū)別對待知青和本村人?!?/p>

“她一個婦道人家,哪吃的了那么多,憑啥子給她打那么多?!?/p>

陳渺然把飯碗放好,她直接對著吼的最大聲的人,戳心窩子道:“我姑今天摘南瓜得了第一,你們當中任意兩個人加起來,都比不上我姑摘的總量,干得多,吃的多,我姑為啥子不能多吃?”

知青們憤憤不平道:“她就是不能多吃,這是貪婪糧食?!?/p>

“陳渺然,你們兩個人打三個飯碗,太貪心了,必須把生產隊的糧食還回來!”

“對,還回來,趕緊還回來?!?/p>

在沒實行土地改革以前,江岸村的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受過陳家地主的幫助。

更何況,村里人大多數(shù)都姓陳,雖然主家落敗,但也容不得別人瞎說。

特別是這從成都來的八九個知青,天天借口腰痛腿酸不干活,在村長放電影時,總是莫名其妙的發(fā)出笑聲,簡直敗壞心情。

江岸村的人幫腔道:“我們三姑吃的是生產隊的糧食,我們都同意她多吃,你們憑什么不讓她吃飯?”

“三姑插秧是最快的,摘南瓜是最多的,砍柴是最重的,我們三姑年紀大了,就愛吃飯......”

“人家干的多,吃得多,總比你們干的少吃的多,吃不完還偷偷喂狗的行為,光明磊落?!?/p>

食堂里,氣氛涌動。

知青們被江岸村社員的那一句“你們城里人就愛斤斤計較”,被噎得說不出來話,氣勢頓時軟了一大截。

就在這時,打飯的嬸子奪過知青的飯碗,滿滿實實的打了一大碗,道:“小伙子,你帶著這碗飯回宿舍吃,千萬別撐壞了你們養(yǎng)的那條狗,那條胖狗都快趕上我家養(yǎng)了兩個月的豬。”

話里話外,滿是嘲諷之意。

知青們端著滿滿當當?shù)拿罪垼瑧嵟鼗氐剿奚?,等吃完最上面的那層薄薄的回鍋肉,突然“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屋里傳來竊竊私語。

不知過了多久,門縫打開,從宿舍里面跑出來了兩三個人,他們提著油燈,忽略院子響亮的狗叫聲,分別往不同方向去了。

看那方向,好像是去另外兩支生產隊的知青宿舍。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