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遠必誅》 章節(jié)介紹
有一種小說主角,她的一顰一笑讓你日思夜想,魂牽夢縈。這部小說名叫《雖遠必誅》,主角是朱祁鈺霍去病?!峨m遠必誅》第4章主要內(nèi)容:“郕王殿下威武!”“我等愿誓死效命,共保大明江山!”當霍去病展現(xiàn)出揮斥方遒,斬釘截鐵的氣魄,朝堂上的文武官員仿佛受.........
《雖遠必誅》 第四章問計于謙! 在線試讀
“郕王殿下威武!”
“我等愿誓死效命,共保大明江山!”
當霍去病展現(xiàn)出揮斥方遒,斬釘截鐵的氣魄,朝堂上的文武官員仿佛受到了感染,胸中頓覺熱血上涌,紛紛應聲附和。
畢竟,在他們眼中,面對關外強敵壓境,危如累卵之際,大明朱家的嫡系子孫,尚且有粉身碎骨,死戰(zhàn)不退的決心......
有了如此表率,他們這些熟讀四書五經(jīng),以忠孝仁義標榜自己的文人士大夫,哪有臉再提什么放棄京師,退往江南的計劃?
即便有,礙于滿堂悠悠之口,也不好意思說出來。
見朝堂上的百官回心轉意,愿意留下來共進同退,霍去病稍感欣慰,而后慢慢俯下身子,將目光對準了癱倒在地的徐有貞。
“徐侍講,你覺得呢?”
“還要不要勸本王棄守京師,到江南去偏安一隅?”
此言一出,徐有貞連忙把頭搖得比撥浪鼓還快,剛要開口說話,嘴里先吐出了混合著唾沫的血水,還有一顆后槽牙。
“微臣有罪,絕不敢再妄議遷都之事!”
“請郕王寬宏大量,留臣一條性命,我愿助殿下守城據(jù)敵,輔保大明江山!”
在霍去病不怒而威的氣勢下,徐有貞俯首于地,連連磕頭告罪,表現(xiàn)得誠惶誠恐,謹小慎微。
畢竟,狠狠的挨了幾下巴掌,他那張圓潤的胖臉已經(jīng)腫成了豬頭,樣子看起來又滑稽又可笑。
嘗到了教訓,對眼前的郕王殿下,徐有貞已是畏之如虎,膽顫心寒,不敢抬頭仰視。
若是不知好歹,繼續(xù)主張南遷,恐怕死相會很難看的。
更何況,現(xiàn)在朝堂上風向發(fā)生了轉換,大多數(shù)人從贊成遷都,變得眾志成城,重新樹立了對抗瓦剌的決心和意志。
僅憑他一個人,就算長了十二張嘴,說破了大天,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嗯,你知道就好!”
看著徐有貞叩頭如搗蒜,以及那一身瑟瑟發(fā)抖的肥肉,霍去病沒空與之糾纏,只是像趕蒼蠅似的揮了揮手。
“以后要多把心思用到正處,恪盡職守,勤勉國事,不要總鉆營些旁門左道,投機取巧。”
“既有意悔過,就暫且饒你這一次,快滾回去吧!”
說罷,邁開龍行虎步,回到了自己監(jiān)國的位置上。
“謝郕王殿下......謝郕王殿下!”
徐有貞如蒙大赦,懸著的那顆心總算落了地,忍著臉上的疼痛,一路連滾帶爬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見此情形,剛剛那些贊同遷都的大臣們個個潛身縮首,默不作聲,誰敢牙崩半個‘不’字?
除非,他們也想嘗嘗耳光的滋味了。
“郕王殿下少年英武,雄姿勃發(fā),令我等感佩莫名,五體投地!”
就在這時,主戰(zhàn)派的于謙再度有了說話的機會。
“有如此膽氣豪情,只要我等萬眾一心,何懼瓦剌來犯?”
“微臣愿執(zhí)鞭墜鐙,肝腦涂地,與殿下并肩而戰(zhàn),雖萬死不改其志!”
語氣中,沒有半分阿諛奉承,邀寵獻媚,而是敬佩有加的肺腑之言,也為郕王殿下的意外轉變,很是刮目相看。
說著同時,并向霍去病行了個兜頭大禮,以此表明心跡。
“哪里,哪里!”
“大敵當前,肩負天下蒼生之重任,我輩男兒當有此血性,以身作則,效命疆場!”
對于謙的為人膽量,仗義執(zhí)言,霍去病也十分的欣賞,當下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情愿起身回禮,折節(jié)下腰。
“倒是于侍郎勇氣可嘉,在危急存亡之際,仍能堅守本心,力排眾議,勸阻南遷,當堂怒斥那些奸佞小人!”
“此舉,真不愧大丈夫之風采,我大明朝廷的好臣子!”
“孤愿稱你為國之柱石,忠義賢良!”
聽到如此高的評價,于謙雙目泛紅,頓時感動的心潮澎湃,一塌糊涂。
自古以來,入朝為官者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又有幾人能當?shù)闷疬@八個字?
雖然心里高興,可并沒有刻意表現(xiàn)在臉上,于謙一如往常般恪守著君子之風,謙遜有禮。
“殿下謬贊微臣,愧不敢當!”
“目下時局危難,臣只不過略盡綿薄之力,不敢有違孔孟先師的諄諄教誨而已?!?/p>
“朝中事務,全憑您和太后做主,只需一聲號令,臣等自當謹慎效命,奮勇爭先!”
話音未落,霍去病更覺得與此人意氣相投,當即鼓掌喝彩,對于謙的贊賞更上一層樓。
“好好好!”
“我朝有這樣的忠正義士,輔弼賢良,關外蠻夷何愁不滅?大明何愁不興?”
褒獎的同時,霍去病長身而起,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于謙聽令!”
“原戶部尚書鄺埜,因在土木堡一戰(zhàn)中為國捐軀,埋骨荒野......如此重要的職位,豈能無人主事?”
“孤現(xiàn)在命你代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少保,負責調配糧草兵馬,統(tǒng)攝京城防務!”
“你,可有信心?”
于謙原先是兵部侍郎,現(xiàn)在尚書一職出現(xiàn)了空缺,由他接替,本就順理成章。
但在霍去病的話語中,他感受到了推心置腹的鼓勵和信任,當下豪氣倍增,立下了軍令狀。
“只要有微臣在,定當死守京師,不許瓦剌一兵一卒越過城墻,保我大明山河無恙!”
說著同時,還不著痕跡的往旁邊看了一眼。
見孫太后的臉色沒有絲毫變化,應該是默許了郕王的自作主張,這才安心接下兵部尚書的職務,準備施展拳腳。
“殿下,既然決定留守京師,面對即將到來的戰(zhàn)事,就應該從速準備,免得再吃敗仗!”
這時,朝中老臣,時任吏部尚書的王直站了出來,不僅贊同堅守京師,還提出盡快議兵,商討對策。
霍去病欣然點頭,目光在殿中環(huán)顧一圈,最終著落在于謙身上。
“于尚書,對即將到來的瓦剌騎兵,該如何據(jù)敵,是主動出擊,還是堅守城郭?”
“不知,你有何良策?”
前世雖為冠軍侯,但畢竟時隔一千多年,他對大明軍隊的作戰(zhàn)風格,兵員情況,城內(nèi)的糧草供應,都知之甚少。
而今大戰(zhàn)在即,只好先問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