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 章節(jié)介紹
《如履薄冰》是網(wǎng)絡(luò)作家鶴招的一部代表作,男女主角朱翊鈞張居正各具鮮明個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luò)分明,文字表達流暢干凈。小說《如履薄冰》第4章主要內(nèi)容:“皇太子殿下”“殿下?!敝T臣工紛紛揖禮拜見。不少官員還是首次見到這位大明朝嗣君,但多少聽過這位.........
《如履薄冰》 第4章 崢嶸初現(xiàn),太子升殿 在線試讀
“皇太子殿下”
“殿下。”
諸臣工紛紛揖禮拜見。
不少官員還是首次見到這位大明朝嗣君,但多少聽過這位是個什么樣的性子——質(zhì)慮純粹,謹慎敏微。
前次勸進,攝于軍民百官眾多,甚至不敢露面。
在眾臣心中,一個中人之資的評價是少不了的。
但,今日見得其人,卻意料之外地舉止有度,談吐清晰,完全不像傳聞中那樣滯訥。
都忍不住或明或暗地打量著他。
高儀作為太子講學的侍班官之首,百官中最熟悉朱翊鈞,此時更是頻繁投去目光,只覺得這位皇太子似乎脫胎換骨一般,令他驚訝不已。
一旁的高拱,則是揖禮時,饒有興致地看著,心中估摸著這位皇太子被李貴妃強行操練了多久,才有這份儀態(tài)談吐。
只有張居正面色不改,目光平和地一掃而過。
朱翊鈞感受到這些目光,心中有些無奈,以為偷瞄我看不見怎么的。
怎么跟辮子戲里不一樣啊,說好的抬頭看皇帝都是殺頭之罪呢?
還好也就今日第一次視朝,百官才出來迎接走過場,往后就沒有這么麻煩了。
這幅情景,倒讓朱翊鈞想起了自己第一次邁進市府大門的時候……
朱翊鈞努力將這幅既視感甩出了腦海。
這份探詢沒有持續(xù)多久,高拱越眾而出:“大行皇帝奄棄天下,文華殿主位空懸,今日皇太子殿下視朝,臣等如久旱逢霖,喜不自已。”
張居正高儀緊隨其后:“恭迎皇太子升殿。”
百官也是附和云云,便請嗣君進殿。
朱翊鈞從善如流,邁步而前,途徑時再度環(huán)顧百官。
六部九卿各部要員都赫然在列,靠著前身的記憶大致將人名與樣貌對應(yīng)了一番。
他昂首闊步,及至到了內(nèi)閣面前,才抬頭仔細看向三人。
力主整頓吏治,清除貪腐,后世稱之為老憤青的,首輔高拱。
買不起房,買不起房,連喪葬費都湊不齊的,群輔高儀。
以及,他神交已久,工于謀國,拙于謀身的,次輔張居正。
這就是他如今的班子成員了。
就是看這三人神情,怕是對他這位新君,連半分歸心都沒有。
不好開展工作啊。
心中感慨著,朱翊鈞當即頓住了腳步,轉(zhuǎn)身面著高儀,極為恭謹?shù)溃骸跋壬!?/p>
高儀心頭一跳,連忙側(cè)身避開!
“殿下,此時并非日講,不必向我行師禮!”
他作為太子太保,又是侍班官之首,講學時受下師禮符合禮制,但此時是什么時候?太子升殿視朝!他哪里敢受這一禮,連忙側(cè)過身解釋。
可惜朱翊鈞已然準備好賴上他了,面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卻不改口:“哦,先生教訓得是。”
高儀頓時無言,看著眼前天真質(zhì)樸的嗣君,張口欲言。
朱翊鈞沒給他說話的機會,又轉(zhuǎn)而看向張居正。
目光帶著探究:“張閣老,我仰慕已久。”
他一語雙關(guān),卻只是稍作停頓,又繼續(xù)道:“辛苦張閣老了?!?/p>
朱翊鈞如今立的人設(shè),是聰明小孩。
所作所為自然不能脫離小孩的范疇,他可以學得快,但不能突然什么都懂。
況且過猶不及,前車之鑒,太聰明的少帝容易“不慎落水”,他現(xiàn)在還沒學會游泳,馬虎不得。
所以也只能在局限內(nèi),做些簡單的言語舉止。
張居正以為他作為嗣君,為示君臣名分,才有了這些客套之語,連忙拜下,謙辭不敢。
朱翊鈞有心與他多說幾句,卻也知來日方長,當即按下心中念頭。
這才轉(zhuǎn)而看向今日舞臺上的主角,高拱。
高拱沉靜地立在當場,干候著。
他是內(nèi)閣首輔,嗣君與內(nèi)閣寒暄,卻將他放在了最后,心中多少有些不滿,思量著是這位嗣君不懂事,還是那位李貴妃沒教好。
又或者,他余光略過大太監(jiān)馮保,是這此人暗中教壞了嗣君?
朱翊鈞沒讓他多等,將他思緒拉了回來:“元輔,你方才派人來跟我說,我肯定又不會來了,現(xiàn)在我來了,還請元輔收回這話。”
他硬著脖頸,眼神帶著認真,活脫脫一個生悶氣的孩童。
馮保愕然地嘴巴微張。
高拱茫然地抬起目光。
高儀與百官都帶著疑惑。
張居正隱晦地瞥過馮保。
一時百態(tài)盡顯,被朱翊鈞盡數(shù)收入眼底。
驚訝吧?不講政治規(guī)矩吧?這就對了!本宮德涼幼沖,哪里懂什么政治規(guī)矩,突出的就是一個直來直往的小孩心性!這話不能放在明面上?不存在的!
他來時已然想好了主意。
馮保在李貴妃面前下的這個絆子,高拱的暗虧是吃定了。
畢竟馮保此舉可謂陽謀。
就算高拱向李貴妃解釋,也挽回不了半點。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嗯,尤其是女人,在李貴妃心中,高拱一個囂張跋扈,威震主上的標簽是揭不掉了。
更何況高拱必然有類似的言語,馮保幾句話就能把責任扔到傳話太監(jiān)身上,再繼續(xù)給高拱抹黑,事半功倍。
但,高拱吃虧歸吃虧,馮保卻不可以全身而退。
李貴妃做裁判這事還真就罷了,可惜這事落到了自己手上。
這才是他停在文華殿前,將此事挑明的緣故。
在殿外,既不算政事,又不妨礙他以高拱的主君的身份詰問。
再者太監(jiān)是他的家奴,他又是當事人,只要他把這事拋出,天然就具備裁判的資格。
除非雙方合力排斥他,否則沒人能撼動。
可別看這是小事,實權(quán)就是從當裁判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在他幼沖之齡不能決政事的背景下,能撈到當裁判的機會可不多。
朱翊鈞靜靜看著高拱,等著他的回答。
高拱不愧為老憤青之稱,遭受不白之冤,當即聲音洪亮,奮聲道:“殿下!臣當只在殿上遣人去東宮,若是太子執(zhí)意不來,再請示口諭。甚至人也未去,被內(nèi)閣同僚攔了下來?!?/p>
“從不曾說過太子必定不來的話!不知哪個豎閹生事!還請殿下明鑒!”
朱翊鈞暗自豎起了大拇指。
高拱雖然政治智慧不高,但找到仇人還是沒問題的,開口就是豎閹,把這事給他墊了起來。
他當即開口道:“啊?方才有個小黃門來報,說元輔料定我必定不來了,還讓我好生難過?!?/p>
朱翊鈞露出赧然的神色,似乎因為誤會了這位內(nèi)閣首輔,有些不好意思。
說著,便轉(zhuǎn)頭看向那小太監(jiān)。
那小太監(jiān)四周突然被其余的太監(jiān)讓出身位來,惶然不已,卻猶自抱著最后一絲期望,余光看向馮保。
馮保不露聲色,微微閉上眼睛。
小太監(jiān)知道無法幸免,對著朱翊鈞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驚懼地不時瞥向高拱,支支吾吾:“殿下!奴婢……奴婢有耳疾,或許是聽錯了!”
聽了這話,朱翊鈞忍不住微微搖頭。
此人是一條道走到黑了。
這太監(jiān)若只是懼怕馮保,認下這事,一力擔責,自己還能留他一條生路。
可他此時妄言為自己開脫也罷了,更是做出來了一副被高拱恫嚇改口的樣子,以便馮保向李貴妃誣賴高拱。
絲毫沒將他這位嗣君放在眼里,真是取死有道。
高拱當即勃然大怒:“你這豎閹,安敢離間君臣!何人指使,還不從實招來!”
朱翊鈞恨不得以手扶額,難怪高拱玩不過馮保,手段也太粗劣了。
小太監(jiān)連連叩頭:“奴婢不敢了!奴婢不敢了!”
朱翊鈞沒心情看小太監(jiān)表演,也不需要此人咬出馮保,他看向高拱,認真道:“元輔,是我誤信了讒言,我一定給元輔一個交代!”
不去看高拱反應(yīng),他又轉(zhuǎn)向馮保,道:“大伴,此人欺君罔上,該當何罪?”
他哪怕沒登基,也是嗣君,自然可以說是欺君。
對待太監(jiān)家奴,不用什么下獄審理,現(xiàn)場就能把人處置了。
面對這番質(zhì)問,馮保宛如一個局外人,聲音都不帶多少起伏,恭謹?shù)溃骸盎胤A殿下,欺君之罪,其罪當誅!”
文華殿前,嗣君攜著內(nèi)閣的壓力迎面而來,馮保可不會發(fā)了瘋?cè)ケ€小太監(jiān)。
這本就是準備好棄子,小太監(jiān)入宮前的家人,自己都安排好了,敢不效死?
高拱當然不滿足于只問罪于區(qū)區(qū)小太監(jiān),誰在算計他,他心底門清:“文華殿此前當值的太監(jiān)莫名換了個遍,這新的一來,便有這一出,馮公公,這莫不是司禮監(jiān)有意安排的好戲?”
馮保眼皮一搭,有氣無力道:“元輔莫要多疑,此前當值的幾人隨孟沖一并,被李貴妃罷除了,不過是照例填補罷了?!?/p>
他一抬出李貴妃,高拱再是有氣,也不能繼續(xù)往這個方向說下去,只能怒道:“如此欺君大罪,豈是個區(qū)區(qū)小太監(jiān)敢為,焉能沒有人指使???”
內(nèi)閣首輔與司禮監(jiān)掌印,就這樣在文華殿外對上,百官不由面面相覷。
此時張居正突然開口道:“元輔,此事尚可再議,今日殿下視朝要緊?!?/p>
高拱陡然一醒,這才驚覺太子與百官都頓足與文華殿外,不由恨恨地收斂了怒色。
馮保見高拱泄了脾氣,也是又不陰不陽來了一句:“是啊,元輔,殿下視朝,不容怠慢,此事我司禮監(jiān)回去好好處置便是,也只盼元輔少出驚人之語,平白與人遐想。”
他事情做得干凈,放到哪里說都不怕,否則也不敢這么明目張膽給高拱使絆子。
他既為司禮監(jiān)掌印,這素有內(nèi)相之稱的一職,還真不怕跟內(nèi)閣掰手腕。
這態(tài)度令高拱再度大怒。
朱翊鈞看得津津有味,上輩子開大會明面上都是一團和氣,現(xiàn)在這火藥味十足的場景,倒是當真難得一見,讓他忍不住看了個稀奇。
眼見火候差不多了,他當即接過話茬:“元輔,大伴,容本宮說一句?!?/p>
馮保當即住嘴。
高拱還要爭辯,竟是一點面子不給。
朱翊鈞見狀,連忙接著說話,不敢給他插話的機會:“本宮德涼幼沖,才使有人欺我孤兒寡母,又誤信了讒言,首當自省?!?/p>
這是皇家常用的政治正確式謙辭,百官也是條件反射地跪倒一片。
“臣等萬死!”
這幅情狀,資歷再老都得跟著跪。
高拱也不好再多言,只能當即拜倒:“賊人無狀,安敢歸罪于殿下!”
朱翊鈞連忙將他扶起:“皇考還在時,經(jīng)常跟我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本宮雖不是皇帝,但如今以嗣君的身份臨朝,也應(yīng)該責無旁貸?!?/p>
百官再度拜倒。
高儀更是覺得幾日不見,這位嗣君的言辭談吐,當真讓他刮目相看。
朱翊鈞轉(zhuǎn)而看向張居正,認真道:“張閣老方才說的在理,禮部議定的儀程事大,不好拖延。但,本宮剛剛已經(jīng)答應(yīng)給元輔一個交代,不如本宮拿個意思,快刀斬亂麻,如何?”
張居正抿了抿嘴,目光迎了上去:“殿下君心獨斷,臣等恭聽?!?/p>
他拜下時雙手攏在袖子里,不住地摩挲大拇指,思緒翻騰不止。
朱翊鈞點了點頭,又看向馮保:“大伴之言,老成持重。文華殿此次換值,既是我母妃有旨,那就沒什么好查的了,總有人目無君父,作出什么都不足為奇,拖出去,杖斃即可?!?/p>
他一指那小太監(jiān),一時竟沒人去動。
等馮保暗中輕輕做了個手勢,才立刻有太監(jiān)上前將其嘴巴塞住,強行拖了下去。
馮保見犧牲個小太監(jiān)就結(jié)束了這番鬧劇,心中哂然一笑,面上五體投地:“圣明無過殿下!”
朱翊鈞點了點頭。
高拱卻是不依了:“殿下!”
朱翊鈞只覺得頭疼,你急什么?
他立刻打斷,話鋒一轉(zhuǎn)道:“但,元輔說得也有道理!此人無君無父不足為奇,可卻能混入文華殿當值,實在令我心中難安!”
“大伴,司禮監(jiān)是誰人提點各殿當差?”
馮保眼皮一跳,正要開口。
朱翊鈞小手一揮:“不論是誰,把他撤了,我回去問過母妃再重擬人選?!?/p>
當差聽用一貫由司禮監(jiān)提督太監(jiān)負責,這可是有品級的內(nèi)臣,必然是馮保心腹,這要是裁撤,足以讓他心疼半天了。
至于合適的人選,他隱隱有些打算,不過,還需要說服李貴妃,能借此安排些為他所用的人更好不過。
馮保似有所爭辯:“殿下……”
高拱立刻將其打斷:“合當如此!殿下英斷,臣仰服!”
他雖有不滿意,卻另有計較,眼下能出口郁氣當然不會放過馮保。
張居正也附和道:“圣明無過殿下!”
馮保一滯。
若是朱翊鈞開口,他可以當做沒聽到。
但此時卻是朱翊鈞與內(nèi)閣共同的意志,他也無力反駁。
只能抓緊了腳趾,對朱翊鈞連連磕頭:“圣明無過殿下!”
高拱瞪了馮保一眼,心中暗自記下這一筆帳。
朱翊鈞見塵埃落定,也是深吸了一口氣,放下心來。
事權(quán)即權(quán)勢。
借助內(nèi)閣的勢,讓馮保低頭,哪怕只是一名太監(jiān)的人事權(quán),對他來說,意義也不可謂不大。
當真是,開了個好頭。
往后路還長著呢,朱翊鈞心中冷笑一聲,面上卻不露破綻,只是請眾人起身,結(jié)束了這段插曲。
此事既然了結(jié),他也不再耽擱。
朝著禮儀官點了點頭,緩步走向文華殿,頭也不回道:“升朝吧。”
諸禮儀官還沉浸在方才的好戲中。
此時得了令,才恍然回過神,紛紛直起腰來。
等朱翊鈞踏入文華殿的一瞬,鴻臚寺官立刻唱喝:“請皇太子升文華殿?!?/p>
朱翊鈞昂首闊步,當即邁步踏入了文華殿。
窸窸窣窣的聲音不絕,乃四個小黃門抬著金晃晃的龍椅,小心翼翼放在了御案之上。
又有兩名執(zhí)事官引導在朱翊鈞身前,躬身道:“皇太子上殿升座?!?/p>
話音一落,又侍衛(wèi)配甲帶刀,穿行分立,守在沖要位置,肅殺嚴峻。
朱翊鈞行至臺階前。
一步一步往御案上走了上去,走得格外得慢。
走的既是文華殿的石階,也是走向大明朝權(quán)力的至高。
他慢慢站在了御案之前,輕輕撫摸了一下龍椅的扶手。
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緩緩坐了下來。
啪!
一頓鳴鞭之聲響起。
小黃門站在文華殿門口,放聲唱道:“文武群臣入殿!依品列班!”
朱翊鈞睜開眼睛,俯視著文華殿,看著他此生難忘的一幕。
只見群臣分列文武,魚貫而入。
革帶佩綬,分列各班。
梁冠羅裳的朝官熙熙攘攘,前方是緋袍大員領(lǐng)頭,他的身后青綠次第。
統(tǒng)統(tǒng)伏在文華殿內(nèi)外,一路蔓延,直到視線盡頭。
殿后黃鐘禮樂悠悠而響。
當!當!當!
殿內(nèi)群眾五拜三叩。
異口同聲,聲震文華殿:“臣等,恭迎嗣君視朝!”
眼中僅是朝臣,耳中卻仿佛聽到了整個大明天下,都在高呼著他的名諱。
自洶涌不絕的黃河兩岸,到黃沙漫天的西北大漠,從煙柳畫橋的東南形勝,到難上青天的巴蜀險扼,恍惚中有千萬人齊齊呼喊。
朱翊鈞端坐在龍椅之上,幾乎分不清現(xiàn)實與虛幻,只覺神魂出竅。
這,就是天下大位嗎?
這便是,東起朝鮮,西至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的大明朝,第十三任新君之身?
真耶?幻耶?穿越耶?迷夢耶?
石越耶?朱翊鈞耶?
終于,他止住了思緒,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緩緩開口:“眾卿平身?!?/p>
一口濁氣吐出。
飄飄然一句話,卻驟然如同有千鈞重擔,壓在了身上。
是兩京一十三省,是蒼生黎庶,是大明天下!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他以后便是朱翊鈞罷。
這天下禍福,他統(tǒng)統(tǒng)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