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漢的小農(nóng)妻》 章節(jié)介紹
五女幺兒的最新小說《山里漢的小農(nóng)妻》,如今火爆的程度可以用一塌糊涂來形容!其中,小說主角沈若蘭湛王的人物形象為其加分不少?!渡嚼餄h的小農(nóng)妻》第5章內(nèi)容介紹:眼瞅著張二勇不愿意談這個話題,大娘偏又不停地嘮叨,沈若蘭便好心的打圓場,岔開了大娘的.........
《山里漢的小農(nóng)妻》 第五章 打聽 在線試讀
眼瞅著張二勇不愿意談這個話題,大娘偏又不停地嘮叨,沈若蘭便好心的打圓場,岔開了大娘的話說:“張大哥,這野山羊很不好打吧?聽這玩意兒跑的飛快,還能在懸崖峭壁上健步如飛呢,能打到死的就很厲害了,沒想到你竟然能抓到活的,真了不起??!”
張二勇轉(zhuǎn)過頭,看見沈若蘭正睜著黑漆漆的大眼睛看著他,一臉的真誠,就簡短的說:“這只是揣了崽兒的,跑不快,所以讓我給套住了?!?/p>
“哦,那就是說很快就能下崽兒產(chǎn)奶嘍?!?/p>
沈若蘭嘀咕著,有點羨慕的看著那只野山羊。
要是她也有一只臨產(chǎn)的母山羊就好了,她現(xiàn)在的小身子很需要補充營養(yǎng),用野山羊的奶滋補可比牛奶滋補強(qiáng)多了,而且山羊也比奶牛好養(yǎng)活,吃得少還不顯眼,藏在她家野草叢生的后園子里誰都發(fā)現(xiàn)不了,而且將來還能有野羊肉吃。
和她一樣羨慕的還有車上另一個寬臉的漢子,他眼巴巴的看著肥壯的野山羊,嘖嘖兩聲道,“二勇,你這羊有一百斤沉吧?”
張二勇?lián)u搖頭,“不知道,好像沒有吧?!?/p>
其實,這只野山羊有一百零七斤重呢,抓回來那天他就稱了,只是他為人低調(diào),不愿意顯擺罷了。
寬臉漢子盯著山羊看了一會兒,確定的說:“保證能有,我這眼力可準(zhǔn)了,這羊至少能有一百斤,這下子你小子可發(fā)了,這野山羊肉,城里有錢的老爺們最稀罕了,咋滴也能賣到二十三四文一斤,囫圇個兒賣也能賣到二十文一斤,這一只野羊,就是二兩銀子的進(jìn)項啊,嘖嘖!”
他一邊搖頭一邊嘆息著,羨慕之情溢于言表,有人笑他說:“咋?你眼饞啦?眼饞你也上山去打啊,臥龍山八百里,啥值錢的野獸沒有?沒準(zhǔn)兒你進(jìn)山了能打著一只比野羊的還值錢的呢?!?/p>
寬臉漢子連忙擺手道:“我可不敢去,臥龍山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進(jìn)去的,去年秋天我們村倆小子進(jìn)山挖人參,結(jié)果碰著個大熊瞎了,倆人兒一個都沒跑了,全讓熊瞎子給拍死了,找回來的時候都不成人形了,那個慘噢……”
“哎呦,是挺慘的,不過不趕我們村老孫家那爺仨慘?!?/p>
有人接著道,“三年前,我們村孫老六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帶著倆兒子進(jìn)山打獵去了,沒成想遇著一群餓狼,唉,活蹦亂跳的爺仨,找回來時就剩骨頭架子了,孫老六媳婦辦完喪事就上吊了……”
“真慘啊,不知道當(dāng)時那三人兒遭什么樣的罪呢……”
“是啊,好好的一家人,就這么絕戶了……”
大伙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說的都是上山如何如何危險,某村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是怎么死在山上的。
沈若蘭也不知不覺的聽進(jìn)去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進(jìn)山那么危險,虧她還想把身子養(yǎng)好了去采蘑菇,撿木耳賺錢呢,現(xiàn)在看來還是算了,銀子雖然好,再好也不趕命重要啊,好容易再活一回,為幾兩銀子把命搭上,不值當(dāng)?shù)摹?/p>
看來,老張家也一定是窮極了,不然也不會讓他們家二小子冒那么大的危險進(jìn)山,難怪沈若梅又哭又嚎的要退婚呢!
馬車噠噠噠的小跑著,車子一顛一顛的,不過這并未影響到大家說話的興致,尤其神沈若蘭身邊的大娘,更是個好說的,這一路嘴就沒停過,東家長西家短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雖然有點兒聒噪,但沈若蘭還是從她身上打聽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首先,她弄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貨幣價值。
雖說前身就是這個時代的人,但那苦命的小丫頭從小到大就沒花過錢,甚至連摸都沒摸過,對貨幣的價值和物價行情知道的還不如自己知道的多呢。
上輩子,她看過不少古代的穿越小說,對古代的物價行情有個大致的了解,再經(jīng)過大娘的一番教誨,讓她對這里的物價行情算是基本了解了。
在這個時代,最廣泛流通的貨幣不是銀子而是銅錢,銀子用現(xiàn)代話來說,是貨幣中的超大面額了,一兩銀子值一千文錢,一文錢能買一個饅頭或一個素包子,肉包子也只賣兩文錢一個,玉米面兩文錢一斤,面粉和白米稍貴點兒,都是三文錢一斤,豬肉十五文錢一斤……
如此算來,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還是很強(qiáng)大的,光饅頭就能買一千個,足夠一個人一年吃的了,要是儉省點,參合點粗糧吃,一兩銀子都能夠一個人活兩年的了。了解了物價行情和貨幣價值,她又順便打聽到了縣城的大致情況。
農(nóng)安縣算是一個大縣,光主街就有三條,其中的一條泗水街,是鄉(xiāng)下人最常去的集市,這條街不長,從街頭到街尾都是短衣打扮的小販,這些人多半是鄉(xiāng)下來的,賣的都是自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如青菜,糧食,雞、鴨、鵝等家禽,偶爾還有山貨或野味兒,只是不多,價格也相對貴一些。
也有賣手工制品或工具農(nóng)具的,比如豬食槽子、炕席、火盆和蓋簾、箅子爬犁等等,都是實用而不怎么值錢的玩意兒。
光顧這條街的,都是鄉(xiāng)下人或者是城里的窮人,因為這條街上的東西物美價廉,比別的地方賣的東西便宜很多,可以說,這條街是家境貧困的百姓們最好的選擇。
第二條街位于縣城的正中間,叫做寶安街,是一條比較高大上的街道,本縣的縣衙就設(shè)在此街,另外,縣城里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們的府邸多半建在這里。
街上的商鋪不多,只有一家清雅貴氣的茶樓和一座名冠全縣的青云書院,能在青云書院里讀書的,都是縣里有錢人家的子弟,據(jù)說這里一年光束脩就要十五兩銀子,還不算吃喝筆墨的用度,寒門子弟是想都不敢想的。
茶樓就更過分了,一杯清茶就賣三十文,都夠買二斤豬肉了,一般人要是有那三十文錢,還尋思給家里買二斤豬肉或者十斤白米呢,哪會來這而揮霍了。
因此,來這里消費的,都是穿綾羅綢緞的有錢人,這些人多半是住在這條街上的,或者是往來于農(nóng)安縣城的客商,普通百姓是絕不會來這兒糟害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