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網(wǎng) > 殺死李隆基 > 《殺死李隆基》什么時候大結(jié)局 第7章精彩回顧

《殺死李隆基》什么時候大結(jié)局 第7章精彩回顧

2024-08-24 13:58:52 作者:圓盤大佬粗
  • 殺死李隆基 殺死李隆基

    千瘡百孔的開元盛世,窮奢極欲的當今圣人。媚上欺下的聚斂集團,耗費無度的藩鎮(zhèn)開支。一座空中樓閣,一座即將崩塌的盛世,何解?答:殺死李隆基.......

    圓盤大佬粗 狀態(tài):連載中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殺死李隆基》 章節(jié)介紹

《殺死李隆基》是圓盤大佬粗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故事情節(jié)婉轉(zhuǎn)曲折,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文筆優(yōu)美,而且能夠做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殺死李隆基》第7章主要介紹的是:眼下的高力士,正值事業(yè)的上升期,幾乎是坐了高鐵一樣在往上急速飆升。因為壓在高力士頭.........

《殺死李隆基》 第七章 我排在第三 在線試讀

眼下的高力士,正值事業(yè)的上升期,幾乎是坐了高鐵一樣在往上急速飆升。

因為壓在高力士頭頂?shù)哪瞧撇辉诹?,那片云有個名字,叫楊思勖,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氣遠遠不如高力士,但實際上在今年三月之前,李隆基最信任的宦官,就是楊思勖。

內(nèi)侍省的最高長官叫內(nèi)侍監(jiān),置二人,就是楊思勖和高力士,不過前者已經(jīng)掛了,如今宮內(nèi)的那幫宦官都是以高力士馬首是瞻。

高力士有多牛逼呢?太子亦呼之為兄,諸王公呼之為翁,駙馬輩直謂之爺。

“十八郎不必起身,老奴來此就是說些家常,沒別的事,”高力士上前阻止李琩起身,手掌壓在李琩的肩膀上,示意他坐在榻上說話即可。

李琩也不強扭,往里坐了坐,給高力士騰出位置。

接下來,高力士聊起了昨天朝會上的一些事情,包括朝會結(jié)束之后,李林甫和牛仙客在中書門下都議了些什么。

國事講給李琩聽一聽,高力士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大臣們不將皇子當回事,但是他不會,因為他名義上,是李家的家奴。

更何況,李琩就算知道了,也什么都干預不了。

“這么說,朔方那十萬貫錢,李林甫打算從國庫調(diào)撥,牛仙客卻讓王忠嗣自己從朔方籌備?”李琩裝傻道:

“兩位宰相意見不合,不是什么好事啊?!?/p>

李林甫和牛仙客搭檔,就是這樣,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但其實都以李林甫的意志決斷大事。

高力士握著李琩的手,笑道:

“事情總會解決的,無論以什么方式,最后總是得圣人點頭,千秋萬歲節(jié)就要到了,十八郎進獻的賀禮都準備妥善了嗎?眼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了?!?/p>

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的生日叫做萬歲節(jié),皇后獨孤伽羅的生日叫做千秋節(jié),只是生日,不算節(jié)日。

但是到了李隆基這里,他直接將自己的生日改為千秋萬歲節(jié),成為法定節(jié)日,舉國同慶,休沐三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地方官,都得進獻賀禮。

這也就是為什么,律法規(guī)定地方官不得無故離開轄地,但是李北海就敢大老遠從山東跑到京城,因為人家的借口偉光正,我的禮物太貴重,不放心交給屬下運送。

李琩做為兒子,早早便開始準備賀禮,無外乎就是一些請名匠打造的精美樂器,畢竟他那個爹,是個音樂戲曲藝術家。

他想送別的,也送不了,因為連長安都出不去,而長安有的東西,李隆基的內(nèi)庫都有。

高力士似乎是出于好心,親自驗查了李琩準備的所有禮物,罷了,只見他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這些獻禮,雖皆為精致器物,然并不足以使圣人歡顏?!?/p>

李琩看似落寞的點了點頭:“我知道父皇不缺這些,但是我這里已經(jīng)盡力了,阿翁是知道的,我能力有限?!?/p>

高力士微笑道:“聽說太子昨晚送給十八郎一名舞伎,圣人知曉之后,一直牽掛著你的事情,如今你身邊就楊氏一個媵女侍奉,終究不妥,百孫院里一片相合,你也該早早誕嗣?!?/p>

李琩默不作聲,故作頹喪消沉,心里卻是有數(shù)的,高力士這是當中間人來了,勸自己再婚,好讓人家基哥不用再鬼鬼祟祟。

高力士繼續(xù)耐心勸說道:

“事已至此,無可挽回,如今還惦記著十八郎婚事的,也就是圣人和寧王了,要不,你先跟寧王通個氣?看看他老人家的意思?”

他的暗示其實已經(jīng)很明顯了,李琩只有再娶正妻,才能斷了楊太真成仙之路,也好讓皇帝名正言順召一個出家人為妃。

楊太真出家,是一個必備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皇帝就等于直接搶兒媳,有了這個步驟,人家就是納了一個出家人。

因為出家斷了六根,無父無母斬斷塵緣,那自然也就沒有丈夫。

但是呢,首先李琩需要移情別戀,再娶個老婆,這樣外人就會覺得,是李琩先拋棄了楊太真,不是圣人搶走的,圣人只是讓楊太真為自己母親祈福。

李隆基這么著急,也是因為寧王的身體快不行了,李琩做為寧王養(yǎng)子,屆時百分之百會服喪,服喪就是三年,三年不能娶妻,李隆基可等不了那么久。

“阿翁的意思,我明白,”李琩點了點頭。

李琩很清楚,自己斗不過李隆基,眼下若是不肯妥協(xié)的話,今后的日子不會好過,穿越過來六個月,他深深的體會到了住在這十王宅是個什么滋味。

高力士嘆息一聲,拍了拍李琩的肩膀。

他心里,對李琩其實是有一份憐憫的,因為他一直都覺得,李琩是個性格很好的孩子,沒有城府心機,以前爭儲的時候,武惠妃在李林甫的幫助下,幾乎就要成事了,但是最后圣人屬意長子,還讓他高力士背了一個黑鍋。

如今外面的人都認為,是他那句“推長而立,孰敢爭”一錘定音,事實上,他不過是順應皇帝心意罷了,他還說過“仙客本胥吏,非宰相器也”,圣人不照樣拜相了嗎?

而李琩當年在所有皇子當中,是最得圣人寵愛的兒子,如今淪落至此,也是讓人唏噓。

而李琩也從未埋怨過他一句。

這時候,李琩忽然抬頭正色道:

“我不欲讓阿翁為難,但是將來若有事,還盼阿翁替我說幾句公道話?!?/p>

這不算交易吧.......高力士不認為今后幫李琩說話,有什么不合適,畢竟不涉及皇儲,適當幫忙他還是樂意的,如今的李琩永遠都不會與皇儲有任何關系了。

只見高力士點了點頭:

“圣人諸子當中,唯十八郎與老奴最是親近,應當?shù)??!?/p>

熟悉歷史的李琩,非常清楚該巴結(jié)誰,該與誰撇清楚關系,與高力士的關系,還是要維持好的,反正自己干不過李隆基,賣個人情給高力士,也劃算。

“千秋節(jié)之前,我會辦妥這件事,以為圣人賀禮,阿翁也好交代,”李琩道。

高力士微笑起身:“那老奴就放心了,今日之事不要與他人言說,僅止于寧王,宮里還有些事情,老奴這便回了?!?/p>

李琩連忙披了件衣服,親自將對方送出府外,直到高力士的車駕消失在巷子里,這才返回了王府。

楊玉環(huán),是前身壽王的胞妹咸宜公主牽的線,武惠妃請求李隆基做主,封的壽王妃。

也就是說,李隆基在五年前壽王成親的時候,就見過楊玉環(huán),成為兒媳之后的一些宮廷宴會上,他也見過不少次,應該是早就看上了。

但是那個時候,武惠妃還活著,雖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

當初李隆基是要冊立皇后的,但是因為群臣反對而罷手,因為武惠妃姓武,這天下人,怕了武家的女人了,但武惠妃在宮中禮秩,一如皇后。

所以一直等到武惠妃過世,李隆基便以楊玉環(huán)善舞通音律之名,時常召見入宮,前身壽王應該也是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推脫了幾次。

這下好了,李隆基干脆來了個狠的,直接以給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追福為名義,下了一道敕令,去年十月的時候,將兒媳楊玉環(huán)度為女道士。

如今一年多過去,李隆基只敢在太真觀里茍且,不敢明目張膽的納楊玉環(huán)為妃,因為寧王那一關不好過。

皇權(quán)來自于宗室,寧王做為讓出儲君的先帝嫡長,在宗室內(nèi)的聲望不做第二人想,所以李隆基非常顧忌寧王的看法。

而李琩想要改變自己當下的生存環(huán)境,他需要離開十王宅,繼續(xù)呆在這里,什么都做不了。

只有離開這里,他才不再是籠中之鳥,才有機會獲得自由。

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一個有機會離開十王宅的辦法,但就怕李隆基那關過不了,所以賣個人情給高力士,希望對方將來能在這件事情上幫忙說話。

.......

寧王府,前身壽王每天都來,因為這里供奉著他的養(yǎng)母,所以現(xiàn)在的李琩也保持著這一習慣。

能出門溜達溜達,總是好的。

靈堂祭拜之后,李琩在山池園內(nèi)見到了養(yǎng)病的大伯。

“這次是個機會,能否成功,全靠阿爺庇佑了,”李琩跪在寧王身前,低垂著腦袋。

他稱呼寧王為阿爺,李隆基表面上對此并不在意,畢竟有養(yǎng)育之恩。

寧王的身體近來一直都不好,與自己那位皇帝弟弟反差鮮明,身邊一直需要有人服侍,他心里也清楚,自己這輩子快活到頭了。

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月前,他才會同意幫助李琩做那件事,換做他身體康健的時候,他不會這么干,也沒那個膽子。

“我這身子是好不了了,你那些堂兄弟雖不成器,但也還算過得去,”

李憲望著跪在面前的李琩,嘆息一聲:

“我的這些兒子,我從未親自撫養(yǎng),唯獨你,是我與元娘日夜呵護著長大,現(xiàn)在讓我放心不下的,也就是你了?!?/p>

當年李隆基將兒子交到了寧王手里,夫妻倆自然不敢怠慢,畢竟那時候武惠妃權(quán)傾后宮,李琩雖沒有嫡子的名分,但跟嫡子沒什么區(qū)別了。

要知道李琩那位早夭的大哥,被圣人親自賜名為“一”,如果李一未死,儲君之位,孰敢爭?

寧王知道終日窩在那十王宅究竟是怎么一番滋味,暗無天日,身不由己,各中苦楚,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因為他就是從五王宅里走出來的。

“孩兒都想清楚了,只要能離開那個地方,孩兒什么都舍得,”李琩哭訴道。

他的演技是越來越好了,《喜劇之王》里面,星爺已經(jīng)將訣竅都教給他了,《論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他也確實看過。

更何況,生在這種父親整天想著斗兒子,兒子整天想著親爹早死的家庭,沒點演技的話,實在是活不下去。

太子有夠仁厚吧?天底下期盼李隆基早點死的人當中,太子排第一。

而李琩自認為自己可以排第二,因為他知道,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禍根就在李隆基身上,而且他留下的那副爛攤子,后繼之君全都在給他擦屁股,直到唐朝滅亡,都沒有扭轉(zhuǎn)過來。

有時候李琩甚至認為,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心里最恨的人應該就是李隆基,要不是自家祖宗,說不定都想扒了他的墳。

“既然你都想好了,那我便入宮一趟,”寧王搖頭苦嘆:“成與不成,看你的造化了?!?/p>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