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福女有系統(tǒng)》 章節(jié)介紹
言情題材小說《農(nóng)家福女有系統(tǒng)》,給該類型小說的發(fā)展提供了活力。確切的說,作者郁雨竹在該領(lǐng)域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的熱度,足以證明它的經(jīng)典。該小說(第四章收徒)內(nèi)容介紹:莊先生微笑道:“滿寶,你是個聰慧孩子,我知道你愛讀書,但讀書也有好壞,.........
《農(nóng)家福女有系統(tǒng)》 第四章收徒 在線試讀
莊先生微笑道:“滿寶,你是個聰慧孩子,我知道你愛讀書,但讀書也有好壞,既然《千字文》你已經(jīng)學(xué)完,現(xiàn)在該學(xué)《論語》與《禮》了,這才是好書。以后由我教你這些吧”
滿寶愣愣的,突然福至心靈,主動跪到地上磕了個頭拜師:“先生,老師!”
莊先生話一出口稍有后悔,她是女孩子,怎么收徒?但看滿寶聰明可愛的樣子,心中后悔又消失了,滿寶雖是女孩,但聰明可愛,且聊以慰藉吧。
莊先生第一次見到滿寶時,她才八九個月,勉強能扶著墻站穩(wěn)。
后來小錢氏來做飯,滿寶就爬到教室門檻偷聽他講課,不哭不鬧,給東西就吃,見學(xué)生們朗朗讀書,她也跟著喔喔說話,一起讀“天地玄黃……”
其他學(xué)生過目就忘,只有滿寶背書背得快,莊先生抄了本千字文送她,滿寶認(rèn)字都比其他學(xué)生快。
滿寶聰慧可愛又善良,可惜怎么不是男孩呢?
莊先生不止一次地惋惜,又想到之前因一塊餅餓死女兒的渣父,莊先生一笑,男子女子又如何,何必介意虛名呢?
“也罷,既然讓你跪拜了,自要名正言順,擇日讓你爹娘來行收徒之禮吧?!?/p>
莊先生摸著她腦袋。
當(dāng)滿寶告訴家里人莊先生要收徒這事后,大家都愣了,錢氏看了老周頭一眼,目光空泛不知想到什么,半響才道:“真是太可惜了……”
滿寶仰著小腦袋問,“娘,可惜啥?”
“可惜你不是個男孩兒?!?/p>
滿寶就嘟嘴道:“我才不要做男孩兒呢,男孩兒都臟,還臭,也沒有女孩兒漂亮?!?/p>
錢氏忍不住一笑,“是啊,我們滿寶又干凈又香……”
可男孩兒卻可以傳宗接代。
錢氏自認(rèn)為心腸夠硬了,此時也忍不住簌簌落淚。
滿寶連忙給她擦眼淚,帶著哭腔問,“娘,你怎么哭了?你不喜歡我讀書嗎?那我以后少去?!?/p>
錢氏抱著她道:“你既然能讀書那就好好讀,讀書好處多著呢,你雖然是個女孩,但讀書了也比別人有本事,不會被人騙被人害?!?/p>
錢氏雖是村婦,卻自有一番見識:“你看男人,識字的就比不識字的日子過得好,懂?dāng)?shù)的就比不懂?dāng)?shù)的機靈,女孩子也一樣?!?/p>
滿寶狠狠地點頭:“先生說讀書能明理,明理的人不心虛,行事不錯,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心不敗,人不敗?!?/p>
滿寶不是很理解這番話,但她覺得莊先生說這話時候好厲害,所以她記住了。
她目光亮晶晶地道:“娘,我要讀書,還要明理!”
老周頭嘆了口氣,讀書,是要花錢的!
就算莊先生私下收徒,不收束脩,但拜師禮也不能少,逢年過節(jié)也得走禮,還有讀書了得買書吧,筆墨紙硯哪一樣不得花錢?
周家家底太薄,供不起一個讀書人,更何況錢氏是個藥罐子,每月都要喝藥,負(fù)擔(dān)更重。
老周頭本不太想讓滿寶去讀書,但滿寶身子弱,長得又白又胖,還可愛,在家里有父兄寵著,可以后呢?
她也要嫁個農(nóng)夫,成為村里隨處可見的農(nóng)婦嗎?
老周頭把家里人都叫來,將這事一說,又猛抽了兩口煙道:“事兒你們也都知道了,你們有什么想法?”
周大郎咬咬牙道:“既然莊先生愿意收她,那咱就供,等她長大能嫁到鎮(zhèn)上,也不用跟我們一樣地里討食了?!?/p>
周二郎糾結(jié)道:“話是這么說,可這讀書得花不少錢吧,她還是個閨女,不能去考試做官……”
周二郎還有別的話沒說出來,老四十六,老五十四,都到了說親的年紀(jì),這成親的花銷可不少,讓滿寶去讀書,這成親的錢自然也攢不下了。
全家人仔細(xì)一商議,老周頭最終還是決定讓滿寶去拜師,全家人雖然心里有些疙瘩,但看著可愛聰慧的滿寶,還是支持了老周頭的決定。
老周頭從庫房搬出兩袋糧食,交代周二郎去集上把糧食換成錢,給錢氏買三天的藥,再條五花肉當(dāng)束脩,再買些棉布給做衣裳鞋襪,這些是給莊先生的拜師禮。
周二郎一一記下。
第二天一大早,滿寶拖著五郎六郎一塊兒去地里摘野花,周二郎編的籃子裝滿了野草野花。
二嫂馮氏問道:“你們帶著這些東西去干啥?”
大丫道:“小姑說要拿去賣?!?/p>
馮氏也沒在意,只當(dāng)是孩子們的游戲。
到了集市,大家找位置擺攤。
周二郎做了不少籃子、簸箕來賣,擺好攤子后,他安頓馮氏、五郎照顧好滿寶這些孩子們,才推車和周大郎去賣糧食。
這集市五日一集,是附近幾個村子里最大的集市。這山上有座道觀,每年正月十九,有場特別盛大的廟會,連縣城里的人都會來參加,是好多年的老傳統(tǒng)。
科科對此特別惋惜,說它是專門收集生物的科普系統(tǒng),百科館還有個專門收集民俗的系統(tǒng),就這傳統(tǒng)廟會一定能換很多積分。
滿寶倒是不以為意:“我就喜歡科科,不喜歡別的系統(tǒng)?!?/p>
周二郎在集市上經(jīng)營多年,名聲在外,因此沒多久就有個老太太背著背簍上來,翻檢簸箕問:“能用雞蛋換嗎?”
馮氏答應(yīng)道:“能,雞蛋兩文錢三個,我家簸箕是十五文一個,那你給我……”
馮氏掐指算了半天算不出來,額頭有些冒汗,她不會算數(shù),以前這些事都是她相公做的。
滿寶見她嫂子被難住,連忙蹦上去:“二嫂,我會!我來算吧!”
馮氏知道小姑聰明,也會算數(shù),連連點頭。
滿寶把拿過老太太的雞蛋,三個一堆,堆了八堆,拍著小手樂道:“數(shù)出來了!二嫂你看,這是兩文,兩文……一共十六文?!?/p>
對面攤主看了全程,樂道:“這小姑娘可真聰明?!?/p>
老太太卻皺眉道:“你家簸箕十五文,可多要我一文錢,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