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無敵戰(zhàn)神》 章節(jié)介紹
紅雨山飛編著的小說《重生之無敵戰(zhàn)神》,題材為玄幻類型,小說故事情節(jié)緊湊、內(nèi)容精彩,生活氣息濃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吨厣疅o敵戰(zhàn)神》第3章內(nèi)容介紹:此時,齊國建國已十四年。和很多中國人一樣,陳子云雖然讀過中國通史,一般來說卻都不可能記.........
《重生之無敵戰(zhàn)神》 第三節(jié) 都城驚變 在線試讀
此時,齊國建國已十四年。
和很多中國人一樣,陳子云雖然讀過中國通史,一般來說卻都不可能記得清爽這段歷史。
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混雜不堪,除了專家很少有人能把這些國家和君王記憶周全。而陳子云恰巧有過研究,因為大學(xué)里寫過一篇關(guān)于岳飛之死的論文,認(rèn)為宋朝皇帝不信任武將的根源就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所以對南北朝還是小有研究,沒想到此時派上了大用場。
有些東西不需要從史書上了解,齊高帝蕭道成在民間的口碑那是沒得說的。他在位雖僅四年,但為人寬厚仁慈,教子有方,兒子齊武帝也是英明神武。
歷史上誰都知道,從晉開始到南北朝,兄弟相殘,子弒父,叔殺侄,大臣殺皇帝之類的事層出不窮,一樁接一樁的懸案。說一到萬,就是誰有權(quán)誰心狠手辣誰就能掌權(quán)當(dāng)皇帝。
齊國這十四年,在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那段亂世中,就宛若一盞明燈,說是政和清明的盛世也不為過。
十四年間除了發(fā)生了一起唐寓之叛亂事件之外,也旋平之。國家基本無內(nèi)亂外禍,君主不嚴(yán)苛收稅,百姓算是豐衣足食。
蕭衍帶著陳子云等人乘車向都城建康行來。
一路上,集市眾多,人群熙攘,一派豐足景象。其時,女人不受理教約束,沿途多有各色嬌娘,錦衣布履,衣著華麗,越往都城,姿色出眾者越多,讓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
陳子云也心有所往,建康即是后來的南京城,他也想看看這個從東吳開始就是都會的城市究竟會是怎么的一派繁華。
到了都城沒幾天,剛駐入事先買好的宅第,收拾各項物件,蕭衍拜見皇上稟職,一切都還沒安頓好,更無暇游覽都市盛景,京城就出了大事。
齊武帝駕崩了。
一時間,宮庭內(nèi)外,哭聲一片,只是哭的人心情不同罷了。
對歷史上的齊武帝陳子云知之甚少,但最近了解之后,對他卻是由衷的欽佩。
原來這個齊武帝真是少有的好皇帝,比后世人們書中寫的康熙乾隆什么的要好百倍都不止。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時刻關(guān)心百姓疾苦,遇到災(zāi)情總是親往一線賑恤,而且真金白銀掏的都是內(nèi)庫里的錢,就是自掏腰包救困救急,并不是拿國家的錢訪貧問苦。
這位主子,在位期間,多次獎勵農(nóng)桑,減免百姓租稅;他還興辦學(xué)校,培育人們的德行,提倡節(jié)儉,從不做奢靡之事。
除此之外,陳子云認(rèn)為在中國歷史上他還做到了兩個第一。他是第一個提出要簡辦婚禮的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反腐敗最為徹底的一個皇帝,連皇子子犯法貪污也不放過,查到真憑實據(jù)后,親手?jǐn)貧?,這份狠勁讓齊國無數(shù)官員變得清廉自重。
陳子云和蕭衍閑聊時,下意識地說:真是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當(dāng)皇帝當(dāng)?shù)竭@個份上真是不易。
蕭衍看著陳子云說:之郎常常說些令人詫異的俚語來,偏又如此恰當(dāng)準(zhǔn)確。你還不知道,皇上離駕崩前一天詔書,說:身死之后,布衣儉葬,除隨身一把刀劍之外,不入任何葬品,也不大做喪事。官員休息數(shù)日后就照常上朝理事。
陳子云沉思了一會,終于下了決心,他認(rèn)為有必要先向蕭衍說明他的一個看法,雖然作為幕僚,這既是應(yīng)該的,也是危險的。但他還是這么做了。
按說南齊老百姓在亂世中攤上這么個好皇帝是個大好事,所以大家都可惜這個皇帝死得太早,京城百姓聽聞噩耗,有哭昏倒者。
此時,宮里也是哭聲一片,但其中的大部分人,遠遠沒有百姓悲痛了。甚至有的人迅速地行動起來了。
中書郎、寧朔將軍王融第二次來到蕭宅的時候,是陳子云出面接待他的。
這是兩人的第二次會面了,王融也是竟陵八友之一,文采稍遜于謝眺,也是當(dāng)世少有的文學(xué)名家。何況其身居高位,品級比起蕭衍的職務(wù)還要高出兩級。
陳子云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禮,并讓小廝三良沏上好茶。
王融一面還禮,一邊拖著陳子云,急急地問道:蕭侍郎安在?我有急事要務(wù)尋他,子郎快快請他出來與我會面。
陳子云佯裝為難,慢吞吞地說:使君大人身體有些不適,實在不宜見客,王大人還是改日再來,或稍等數(shù)日他身體好些,在下請他去大人府上相會?
王融一改往常不緊不慢地斯文相了,急匆匆地說:我有急事尋他,馬上就要見他,蕭待郎安在?
邊喊著就要往廳堂里走。陳子云一把拉住他,一臉神秘地說:王大人與我們使君大人也是故交好友,我就不再隱瞞,但您千萬不能把這事說了出去,否則使君大人臉面全無,也會怪罪于我。
王融聽了這話,覺得事情一定非同小可。于是站定后說:你說便是,我一定會守口如瓶。說著伸手指天,立誓為證。
魏晉時期,雖然男人們崇尚清談,但把名譽看的極重,發(fā)誓的事絕不會拿來開玩笑。他催促陳子云:你快快說來,到底是何等之事。
陳子云看看左右無人,還是湊到王融耳邊,顯得更加神秘鄭重。他輕聲說:我家使君大人買了個小妾,前幾日公務(wù)繁忙,本來下人們昨日預(yù)備為他們圓房合巹??墒遣恢喂?,那女子居然用刀子戳了大人胸前,我已經(jīng)尋了名醫(yī)郎中,但都無十足把握可以救治。這等丑事,豈能張揚出去?所以萬請大人諒解。
王融聽了,低頭在庭院中來回急走,突然向陳子云說:你家大人現(xiàn)在如何,能否開口說話,我這里確是有要事相商,國事即是天下事,所以我今天務(wù)必要見大人一面。
陳子云沉吟一陣,說:也罷,我就幫大人擔(dān)點干系,帶您見上一面,只是剛才我家大人已然神志不清,現(xiàn)在能否開口說話尚不得知。
說著,陳子云向門外的三良使了個眼色,帶著王融穿過廳堂向后院走去。
宅中朝南主屋便是蕭衍的居處了,除了妻妾二人哭啼之外,一郎中模樣的老者也是頻頻搖頭,顯是無能為力的樣子。
王融仍是不死心,悄然揭開帳帷。只見蕭衍上身半裸,纏滿白布,鮮血仍是不停地向外滲出,顯然刀傷甚重,血仍是未能止住。
他輕喚兩聲,蕭衍似乎想睜開眼睛,又力有不及。王融這才罷了,少事安慰了夫人兩句,告辭而去。
陳子云一臉愁云地陪著他向外走,耿仲和三良拉著一名被繩索縛住的年輕貌美女人正往柴房里去,兩眼淚垂不止。王融嘆道:就是這名女人所為?不知何人使喚,要來害蕭侍郎!紅顏禍水,真正不假。說完匆匆離去。
第七日武帝出殯之后,齊國宮庭終于發(fā)生大變。
原來,太子蕭長懋早在齊武帝駕崩之前半年就已病死,武帝臨終前有遺詔,傳帝位于皇太孫郁林王蕭昭業(yè)。
長子長孫繼位大統(tǒng),本無非議。但這個郁林王呢,就有些紈绔子弟的味道了,武帝在位清明的時候,他還算是中規(guī)中矩。其后一年,武帝病中之時,他就開始胡作非為起來,帶著隨從整日捕獵玩樂,又好女色。僅王宮妾室就不下二十余人,還經(jīng)常流連花坊樓,以尋歡為樂,甚至看中人妻以為玩物。為王融等一般大臣所不齒。
因此,在按詔出殯后。王融等突然矯詔,稱武帝遺命由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繼位大統(tǒng)。除了王融事先聯(lián)絡(luò)好的人員以外,所有宮內(nèi)王親貴族與官員都大驚失色。
這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也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為人賢德,好文喜交友,蕭衍、謝眺等竟陵八友之名也因他而來。此前奉命回京由尚書令兼徐州刺史改任中書令。
王融并非一人之力,其實齊從宋制,官分九品,大臣之中六品以上入宮的兩百余人中,一半都站在其后,表明態(tài)度。
領(lǐng)驍騎將軍蕭鸞是武帝親封的輔國大臣。此時,他從容不迫地走上前說:先帝尸骨未寒,你們就敢矯詔另立新君,有又何所恃?郁林王乃皇太謫孫,先帝親口詔命我輔佐以護其登基,何人敢再口出狂言?
王融大聲說:立賢者為君,也是先帝遺詔,你切不可血口噴人。萬民仰仗明君,今天連宮中侍衛(wèi)都一意護駕,又有何人敢阻擋也。
果然,其身后數(shù)百宮庭侍衛(wèi)均立其后,聽命于他。
蕭鸞哈哈大笑,說:王將軍未免一廂情愿,你以為收買幾百名衛(wèi)士就可以一意孤行了。你且看宮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