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 章節(jié)介紹
恰好是大家熟知的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耳熟能詳,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小說《驀然回首》?!厄嚾换厥住返?章主要內容:清晨七八點鐘的陽光有點刺眼,曬在皮膚上也熱辣辣的,由此可見這正午的日頭不知道要多曬人了。但柳村的村民們卻早已經干完一.........
《驀然回首》 第2章 柳村 在線試讀
清晨七八點鐘的陽光有點刺眼,曬在皮膚上也熱辣辣的,由此可見這正午的日頭不知道要多曬人了。但柳村的村民們卻早已經干完一番農活,肩上扛著鋤頭回來了。腳上的草鞋被清晨的露水打濕,再加上沾了些泥土,弄得腳感覺膩膩的難受極了。他們現在急需的是一桶清涼的井水,先“咕咚咕咚”喝上一大瓢,在弄一盆水清洗腳和草鞋。
不一會兒各家的婦人便在屋外的灶臺上用木柴燒好了一鍋稀粥,這就是這些莊稼人早上的早飯了。裊裊的炊煙升起來,到上空慢慢的隨風飄散了。各個農家院里都有大人小孩捧著個搪瓷大碗,“呼嚕呼?!钡拇舐暫戎≈?。
柳村以村里的柳樹多而出名,當年好像叫什么富祥村,但是由于柳樹實在太多,門前門后,河灘兩堤全都是這種翠綠的垂柳。一到夏天,柳絮紛飛好像是六月里飛了雪。周圍的幾個村子都叫他們村為柳村,傳來傳去,大家都叫柳村,也就忘了原來的那個吉祥名字了。
這里的景色極美,富含詩情畫意,如果有哪個大詩人來到這里一定會詩興大發(fā),贊美這里的景色。不過當他看到這里的村民對這些美景視而不見,只知道低頭種地,低頭流著汗拉犁頭時,估計會說這里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柳村的景色確實美,但村民的日子卻不如這景色美,甚至比不上這景色的十分之一。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哪有那閑情逸致像那些文人騷客似的去贊美這景色呢?
村東頭的老李家,大概是這村子里最窮苦的一家了。老李一家七口,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妻子孩子。他還不到四十五歲,但生活的重擔已經把他壓得像是60歲的老人了。每天天不亮就開始上山開荒地,盡量多開墾出幾畝田來養(yǎng)活這一大家人。
他家有一頭年邁的老黃牛,老李十分疼愛它,有的時候甚至自己拉犁,讓牛在陰涼里歇著。那牛也十分知曉老李的勞累,經常臥一會兒,趕緊倒嚼倒嚼胃里的嫩青草,便起來幫他拉犁。
雖然艱辛,但老李還是能保證家里人的一日三餐都能吃得差不多,至于穿的問題,卻力不足了。他家一家人都穿的破破爛爛,鞋襪都是老李的妻子縫了補補了縫,用碎布頭拼湊起來的。盡管老李的妻子在給一家大戶地主的紡織房里干活,但她卻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家里人穿好穿暖。
這些難處其實熬熬也就過去了,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半年多之前。老李的妻子已經吃了云游郎中的絕育藥,不敢再要孩子了。可是好像卻沒有靈驗,她還是懷上了第四個娃。
老李心里都在哆嗦,他不是沒想過找來野郎中開一付墮胎的藥方,把孩子打掉。但看自己妻子已經微微凸起的肚子,想起這同樣是自己的孩子,對這樣一個懵懂的沒有任何錯誤的小生命,老李是在下不去手。
最后,他一咬牙,決定將這個苦命的孩子生下來。能養(yǎng)到什么時候就到什么時候,不行就送給別的大戶人家當個從小的貼身丫鬟。想到這些,老李不禁蹲在自己家院子里那棵歪著脖子的大槐樹下,用拳頭大力捶在樹干上,默默地流出了眼淚。
懷胎十月,在這年的秋初,老李的妻子又為他誕下了一名女嬰,在家排行老四。老李給她取名叫李瀅瀅,抱在懷里愛撫的看著她。小瀅瀅一生出來就看到了自己老爹那半苦澀半喜悅的臉,她烏黑的瞳仁,閃爍著光芒,充滿了靈動。
老李見自己的第四個女兒這樣漂亮,充滿靈性時,便喜愛有加。但想到如果以后養(yǎng)不起孩子,眼神便黯淡下來。
自從填了這個孩子,老李更加勤奮的勞作,每天起大早出去勞作,晚上披著星星月亮回家。因為家里的伙食并不好,妻子的奶水不足,小瀅瀅從小就很瘦弱,頭發(fā)一直稀疏而微黃。
老李看了自是心疼不已,但實在是想不到什么辦法。只好每次在出去勞作時,看看山里的大樹上是不是有鳥窩,看里面有沒有鳥蛋,他經常歇息的時候爬到很高的樹上去掏鳥窩。有一次甚至在下來的時候,怕手里拿的鳥蛋破了,所以一不小心掉了下來。將他摔的暈頭轉向,亂冒金星,但手里的蛋沒碎,他就看著鳥蛋“嘿嘿”的笑了。
每次拿回家的鳥蛋,蒸熟以后,家里的老父老母,三個長大點的孩子都吃一小口,剩下的就都喂了瘦弱的小瀅瀅嘴巴里。
就在小瀅瀅過百天的時候,家里的老牛得急病死了。一家人心頭罩上了陰陰沉沉的烏云,雖然知道老牛已經辛苦了一輩子了,但還是接受不了。這意味著以后家里的擔子就都壓在老李一個人的身上了。
沒有辦法,悲傷和哭泣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老李含著淚抱著牛頭,說道:“老伙計,你可是為了我老李家辛勞一輩子,原本我也想過等你死了將你埋在后山咱們經常耕的那塊地里。可是你看,老四才剛出生,又多了一張嘴吃飯,哎……”
老李含著淚將老牛送到了村里鄭屠戶的村西屠宰場,牛皮牛骨牛肉,都賣了一個好價錢。老李頭卻將牛頭獨獨留下來,他是想既然埋不了整個老牛,就把它的腦袋埋了吧,也是對它的一種感恩之情。
于是在那天老牛被屠宰后的傍晚,老李一個人背著牛頭,在后山耕地旁邊將牛頭埋了,豎起了一塊木樁,也沒有寫什么字,就這樣草草葬了。這樣每次老李一個人拉犁頭的時候,會看到他這位相伴很久的老伙計。
賣牛的錢,老李自然不敢亂花。他先去集市上又挑了一頭牙口好的小牛,拉回來,不然他這老骨頭拉幾年犁就再也拉不動啦。他成婚晚,最大的大兒子也才12歲,干不了那么苦的活。至于二丫頭和三小子也只能是幫幫小忙,大事還得靠他一人,沒有頭牛他可撐不下來。
買完小牛,錢就用去一半多了。他又想到自己的老四丫頭經常吃不上奶,便買了一頭產奶的母山羊,正好也可以讓三兒子有了去放羊的差事。牽著這兩頭畜生,老李身上還有僅剩的一點點錢,他買了一塊藏青色的粗布,準備給妻子,讓妻子在過年的時候,好好給孩子們把身上的補丁打打。
做完這些,他心里痛快了些,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里雖然還在為老牛傷心,但對于老牛死后也帶給他的回報不由得有些開心。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也唱起了調子彎彎的小曲。不斷看看左手的牛,看看右手的羊。
當然,在這小牛娃長大之前,地里的活都要由老李自己來干了,這對他真是不小的負擔。老李能感覺出來,自己年輕時的力氣和體魄正在慢慢離他而去,反而因為在地里經常彎腰干活,所以平日里走路時他也經常性的彎著腰,只有這樣他的腰才不會疼。
牛羊帶回家之后,一大家人自然十分開心,三個孩子爭相去摸這些瑟瑟發(fā)抖的小家伙。老李把奶羊交給三個孩子喂養(yǎng),至于這小牛,當然是他自己喂養(yǎng)最安心。
轉眼過去三個春秋,老李身子更加佝僂,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多了,甚至于他的目光也渾濁了,手臂上的青筋總是凸起著,皮膚松松垮垮的掛在干瘦的胳膊上。
小瀅瀅已經三歲了,早已是能跑會跳的小丫頭了。她的母親給她把辮子扎在頭頂上,好似是兩個直直的牛角一樣。小瀅瀅最喜歡騎在自己家的那頭大青牛背上,跟著放牛的三哥哥一起去玩。大青牛也很喜歡小瀅瀅,每次出去吃草前,只要看到小瀅瀅過來,便主動俯下身子,讓小瀅瀅爬上來。
就在這一家人慢慢悠悠過著這艱辛歲月,老李已經認為不必把老四丫頭送給別人的時候,卻突然發(fā)生了一件對這個家打擊很大的事。
老李的父親母親雙雙過世。
走的時候倆老人都是睡在床上,等早上起來逝世的。兩位老人都是八十高齡,看著自己這么老還拖累兒子,落淚孫子孫女,早已沒了求生的欲望。在一個很普通的晚上,兩人無疾而終了。
這種老人自然死亡的喪事在農村都得辦喜喪,請來戲班子擺上宴席。老李自然沒錢請戲班子,但宴請親戚是必須的。另外二老的棺木前,壽衣前,雇的一些人手錢。等忙來忙去終于將二老葬完之后,家里的米缸幾乎空了。
老李心里一沉,知道老四丫頭自己保不住了。她年級最小,人家大戶人家才愿意要。像自己這倆兒子,人家不愿意要這么大的男娃。另外還有這二丫頭,年紀也不小了,相貌也不如四丫頭好看,恐怕送走了會遭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