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帝國》 章節(jié)介紹
小說《流亡的帝國》是當下風靡全國的優(yōu)秀作品,其作者夏龍河自然而然也成為書迷們崇拜的偶像?!读魍龅牡蹏返?章主要內(nèi)容概述: 鄭國帶著的幾個兇神惡煞一般的手下,作勢就要來抓吳公公。吳公公嚇得靠著墻發(fā)抖,但是還是堅持說:“鄭將軍既然是秦王派來的.........
《流亡的帝國》 第8章 審訊 在線試讀
鄭國帶著的幾個兇神惡煞一般的手下,作勢就要來抓吳公公。吳公公嚇得靠著墻發(fā)抖,但是還是堅持說:“鄭將軍既然是秦王派來的,就不要辜負秦王,把事情查清楚,皇上沒做過的事,怎可以亂說?”
鄭國剛要朝著吳公公發(fā)火,永歷帝嘆口氣,說:“鄭將軍,吳公公說的是。我對此事毫無知曉,請將軍查明。朕與秦王一樣,都一心想復(fù)興大明,怎會互相拆臺?”
鄭國冷笑一聲,說:“既如此,那定西王手中的手諭是怎么回事兒?不瞞皇上,秦王的人看到過那份手諭,否則也不敢派我等來責難皇上。我倒想知道,此事皇上怎么解釋?”
永歷帝臉色煞白,但是還是堅持說:“將軍這么說,我也無話可說。也許是別人假借我名義,至于寶印,很多地方都有借我名義自封將軍者,各種假印到處都是。請將軍細查?!?/p>
鄭國雖然跋扈,沒有孫可望的明示,也不敢對永歷帝用強。
永歷小皇帝知道此事的分量,因此咬牙不松口。鄭國無可奈何,只是讓人包圍皇宮,任何人不得進出,然后伙同龐天壽,連夜把永歷帝親信大臣抓了起來,開始審訊。
鄭國跟龐天壽商量,從誰身上先開刀。龐天壽對永歷帝身邊的大臣比較了解,據(jù)他分析,永歷帝如果找人聯(lián)系李定國,肯定不會少了吳貞毓、蔣乾昌二人,要想打開口子,不如就從這兩人身上先下手。
鄭國是隨著孫可望從四川一路殺過來的老將。當年的這支農(nóng)民起義軍在四川曾經(jīng)多次陷入絕境,他們殺人無數(shù),曾經(jīng)把四川殺得千里無人煙,土地無人耕種,因此常常征不到糧食。無奈他們就在四川抓人殺了吃。這支狼一樣的部隊殺光吃光了四川十分之八的人口,后來才有了清政府的湖廣填四川。
凡是從四川過來的老兵,因此極度暴戾,他們不懂法制,視殺人如兒戲。孫可望進入貴州后,曾經(jīng)下了很大的力氣,整理這幫老兵的獸性。但是這些人的心態(tài)已經(jīng)極度扭曲,很多人至死都很暴虐。這個鄭國就是這種人的典型代表。孫可望知道鄭國的脾性,特意派他來對付永歷帝身邊的這幫忠心老臣。
鄭國決定先從吳貞毓身上下手。
鄭國親自審訊吳貞毓。吳貞毓自然也不承認。吳貞毓以為自己是當朝重臣,這個鄭國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將領(lǐng),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對他動粗。因此,吳貞毓非但不承認“護駕”之事,還暗示鄭國不要逼人太甚。
原來,孫可望把永歷帝接來之初,孫可望很多手下積極跟永歷帝的隨扈大臣拉關(guān)系,以圖封賞。
這個鄭國當初就讓人暗中聯(lián)系過吳貞毓,給吳貞毓送過拜帖,吳貞毓知道此人心術(shù)不正,婉拒了。
吳貞毓以為提到此事,鄭國會有所顧忌。沒想到這個鄭國惱羞成怒,直接從審訊臺上下來,走到吳貞毓面前,狠狠地扇了他兩巴掌。鄭國臂力過人,也是孫可望手下猛將,這兩巴掌打得吳貞毓搖晃了好幾下,差點暈倒在地。他努力站住,擦了擦嘴角的血,依然堅定地看著鄭國。
鄭國哼了一聲,說:“吳大人,希望你認清形勢,我鄭國來這里,不是聽你胡扯的。你再說一遍,你到底是否參與過此事,小皇帝是不是主使者?!”
吳貞毓依然不松口。他說:“鄭將軍,我是皇上親信大臣,皇上有事定會與我商量,本人敢以性命擔保,皇上絕對沒有做過此事。我也沒聽說過此事。”
吳貞毓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事件肯定是暴露了。他們這些人的安危先顧不得了,可絕對不能讓他們抓住皇上的把柄,否則皇上可就慘了。永歷帝現(xiàn)在是大明的象征,是抗清的一面旗幟,假如此旗一倒,大明本來就岌岌可危的抗清大業(yè)勢必坍塌。
鄭國擺擺頭,邪惡的眼神直直地盯著吳貞毓:“吳大人,你以為你擔保就有用嗎?如果秦王沒有十足的證據(jù),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審問皇上嗎?他敢讓我來抓當朝大臣嗎?我跟你也算有點舊交,我可以給你透露一下,免得你心存妄念。我不但知道皇上親自過問此事,我還知道此事是你親自主導(dǎo),參與此事的除了你,還有蔣乾昌、張福祿、全為國……好了,我就給你個立功的機會,只要你把參與的人全部說出來,簽字畫押,我可以稟明秦王,對你網(wǎng)開一面,如果你執(zhí)意如此,可就別怪我不顧老交情,對你不客氣了!”
吳貞毓一聽這話,心涼了大半截。孫可望顯然是對他們的護駕行動非常了解了,恐怕他們是難逃一劫了。不過,他心里清楚,孫可望不是一般的草莽之徒,他雖然暴戾,做事卻是有章有法,他如果想以此事要挾永歷帝,那就得需要他們這些大臣的口供,如果這些大臣們都咬死牙,說此事與皇帝無關(guān),那孫可望就不會貿(mào)然行動。
因此,吳貞毓說:“鄭將軍,皇上現(xiàn)在雖然落魄,卻是大明正朔,不可輕侮?,F(xiàn)在南方各部大明將士,依然有百萬之眾,這些人在同秦王一起抗擊滿清。如果皇上出了事故,大明沒有了旗幟,抗清的隊伍就會潰散,如果偌大中國只剩下了秦王一支兵馬,滿清四下攻擊,秦王能撐多久?此事請將軍稟明秦王,謹慎從事。何況,如果永歷帝在秦王這兒出了事情,忠于大明的將領(lǐng)絕不會袖手旁邊,到時候假如發(fā)兵來攻,做出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非但是大明的損失,對于秦王來說,也必將后悔莫及。我想您將軍作為秦王的肱骨之臣,自然也不希望看到這種現(xiàn)象?!?/p>
吳貞毓的話,顯然對鄭國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鄭國雖然強硬,但是草草問了幾句,就讓人先把吳貞毓關(guān)了起來。
在鄭國審訊吳貞毓的同時,龐天壽和孫可望另一個手下王作秀則對蔣乾昌等人進行了分別審訊。
跟吳貞毓相比,蔣乾昌等人位卑官低。兩人簡單一問,就對他們動了大刑。蔣乾昌被打斷了一只胳膊,鎖骨上拴著鐵絲,被吊在半空,王作秀帶的手下對打人頗有研究,他們把蔣乾昌的一條腿綁在大木頭上,然后用鐵鉗拔他的腳趾甲,用釘子從腳下釘進一半,然后把他放下,讓他走路。直至釘子穿透腳心,從腳背露出。
蔣乾昌承認他們一眾大臣商量寫信給李定國,讓他回來護駕,但是此事與皇帝無關(guān),皇上不知。
龐天壽繼續(xù)毆打蔣乾昌,打得他死過去多少次,蔣乾昌卻咬定牙關(guān),不承認皇上與護駕之事有關(guān)。
相比之下,吳貞毓受的罪最輕。他只被提審兩次,第二次,鄭國告訴他,蔣乾昌和張鍥已經(jīng)都說了,說是皇上主使了護駕之事。
吳貞毓鋼牙鐵齒,堅持不承認,鄭國這次好像變了一個人,沒有為難他,看審不出結(jié)果,就讓人把他送了回去。
其時,鄭國已經(jīng)得到了孫可望的指示,讓他不要隨便毆打吳貞毓這樣的大臣。這些人都是跟隨永歷帝多年的人,打也沒用,弄不好還會落下把柄,但是對蔣乾昌、蔡宿這樣的小角色可以上刑,打死也沒關(guān)系。
鄭國本來想正經(jīng)折騰一下這個倔骨頭,沒想到孫可望下了這么一道命令,讓他非常憋悶。不過好在還有別的官員可以折騰,他就把這個吳貞毓暫時放到了一邊。
被抓住的官員有的吃不住刑罰,開始朝外咬人,最終,參與“護駕”的十八人全部捉拿到案。
此事的第一步進展順利,鄭國和王作秀以及龐天壽等人在一起飲酒慶賀,說起吳貞毓,鄭國憤怒,說這個老家伙人臭骨頭硬。當初永歷帝剛來的安龍府的時候,他托人找到吳貞毓,希望他能在永歷帝面前進言,自己也好討個封賞。沒想到這個吳貞毓讓人把他送的珠寶全部退了回來,還讓人捎話,讓他忠心報國,說只要有了功勞,皇帝自然會有封賞。
鄭國罵道:“老東西冥頑不化,真想殺了他!這次他落到了我的手里,秦王卻吩咐不要對這些重臣動用大刑,真是憋屈死我。”
老太監(jiān)龐天壽哼了一聲說:“秦王雖然有令不得打他,卻沒說別的,此人當初既然如此怠慢將軍,現(xiàn)在又頑固之極,將軍何不用別的辦法教訓(xùn)他一下,也好讓這些所謂重臣知道輕重?!?/p>
龐天壽和吳貞毓同朝為官,本來也是不錯的同僚,自從這龐天壽投靠了孫可望,吳貞毓在皇帝面前沒少說他壞話,皇帝因此對他越來越疏離,讓他在皇帝面和秦王之間都做好人的夢想化為泡影。龐天壽是個太監(jiān),心態(tài)有些變態(tài),早就有了想找吳貞毓麻煩的念頭,這次終于有了機會,豈肯放過?
鄭國大喜,問:“龐公公有和妙計?”
龐天壽呵呵一笑:“這個簡單,吳大人自視甚高,我建議鄭將軍應(yīng)該優(yōu)待這種肱骨之臣,每天兩餐牢飯,送點喂狗的泔水給他即可。只要人餓不死,將軍即解了仇恨,對秦王又有所交待,鄭將軍意下如何?”
鄭國大贊:“龐公公不愧是四朝元老,此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