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喋血哈爾濱》 章節(jié)介紹
苦海無邊的網(wǎng)絡(luò)小說《六哥喋血哈爾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該小說故事情節(jié)綿密、敘述嫻熟、語言流暢,人物形象生動飽滿,有情感、有溫度、有力量?!读玎┭枮I》第2章講述的是:(上)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六哥喋血哈爾濱》 第一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 在線試讀
(上)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乃南宋辛棄疾所作。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生于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chuàng)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由于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shù)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三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宋室江山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fù)中原的信念。
這首詞作于一一八八年,氣勢恢弘,慷慨激昂,構(gòu)思奇特,結(jié)構(gòu)奇變。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帶湖。布衣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p>
辛棄疾和陳亮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fù)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一一八八年,辛棄疾和陳亮兩人鵝湖相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辛棄疾寫于鵝湖之會,和陳亮分手之后,書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書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辛棄疾和陳亮也許沒有想到,在他們之后的七百四十多年,一群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毅然奔赴抗日救國第一線,前赴后繼,不惜殞身碎首,以死抗擊侵略者。
哈爾濱是一個世界聞名的神奇世界,雖然已經(jīng)是立春時節(jié),卻依然玉砌翠琢,銀妝素裹,晶瑩剔透,溢光流彩。但是,哈爾濱這一年的立春卻要比以往更加寒冷。天越來越暗,不知什么時候,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輕輕地飄揚,然后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繼而,一團團一簇簇的雪飛落下來,仿佛無數(shù)扯碎了的棉花球從天空翻滾而下。民間素有“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難行”的諺語,看起來,哈爾濱的春天是個多雨的季節(jié)了。
哈爾濱火車站俗稱“老站”。站前的三公街上,平時人來車往,熙熙攘攘。這里純粹不是中國味兒,街上滿眼都是大鼻子、藍眼睛的洋人。尤其是走著的、坐車的洋女人比哪兒似乎都要多些。據(jù)《哈爾濱特別市市政報告書》統(tǒng)計,哈爾濱那時的人口只有三十四萬,而來自歐洲四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就有四十多萬。其中,尤以白俄和猶太人居多。三公街上,也就不乏俄羅斯著名畫家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的名畫《無名女郎》中穿貂戴金那樣的高冷女郎了。放眼望去,滿眼金發(fā)碧眼的“瑪達姆”,絕對是賊啦養(yǎng)眼。
哈爾濱原本不過是松花江邊的一個小漁村,直到中東鐵路建設(shè)局勘探到此,才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shè)。也就是說,哈爾濱這座城市因修建中東鐵路而興?;疖囌厩暗摹叭帧?,最初叫做“車站街”,又改稱“霍爾瓦特大街”,小日本鬼子侵占哈爾濱之后,這條街才被漢奸改為“三公街”?!叭帧边@個名字充滿了殖民地色彩,是對哈爾濱人民以及全體中國人民最大的侮辱。這里的“三公”分別指的是小日本鬼子大特務(wù)頭子土肥原賢二,小日本鬼子的師團長多門二郎,以及投降小日本鬼子的大漢奸張景惠。戰(zhàn)犯和漢奸被稱為“公”,真的可以說是對當時現(xiàn)實的最佳諷刺。在新中國成立時,為慶祝哈爾濱解放并由此回到中國人民自己的手中,這條對于哈爾濱人民意義非凡的大街,才被改名為現(xiàn)今的紅軍街。
突如其來的鵝毛大雪,顯然讓行人有點猝不及防,人們紛紛一呲一滑的加快了腳步,艱難的跋涉著,向家中趕去。肆虐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凜冽的寒風一陣一陣地吹過。路上都是縮著脖子,拉緊了衣服的領(lǐng)口急匆匆地的行人,空氣中到處膨脹著寒冷和干燥?!袄险尽鼻?,沒有攬到生意的馬車、人力車紛紛散去,只有一些汽車還在大雪紛飛中傻了吧唧的停在那里。亂糟糟的車流中,兩輛人力車逆流而行,頂風冒雪,向老站奔去。
前面拉車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精壯的小伙子,他濃眉大眼,頭戴狗皮帽子,身穿露出雪白的棉花,破了好幾個口子的黑棉襖,和一條油漬麻花、系腿兒的黑棉褲,腳蹬一雙“棉靰鞡”,把人力車拉得飛快。人力車上坐著一個頭戴黑色牛皮鴨舌帽、身穿黑色牛皮夾克的人。也許是冷的緣故,這人把皮夾克的領(lǐng)子立了起來,用戴黑色羊皮手套的左手掐住,遮住了半啦臉,看不清長相。后面拉車的拉的是輛空車,看上去年紀稍大,生得不像前面拉車的人精壯得就像頭張廣才嶺大林子里邊啦的豹子,倒像是從廣西跑來,精明伶俐的**。
人力車上坐的不是別人,正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diào)查統(tǒng)計局”,也就是成立還不滿一年的“軍統(tǒng)”濱江組組長,被小日本鬼子哈爾濱憲兵隊隊長島本敬二大佐稱為“毛二賴子”的毛大明少校,代號“白狐”?!懊竺鳌边@個名字是小日本鬼子哈爾濱憲兵隊和警察廳檔案中記載的。小日本鬼子只知道毛大明在軍統(tǒng)的軍銜是少校,其真實姓名和來歷無人知道。“毛二賴子”這個綽號,到不是說毛大明就像《水滸傳》所描寫的開封府街頭一地痞流氓,潑皮無賴,人稱“沒毛大蟲”的牛二一般平日里最喜歡在街頭耀武揚威,四處為惡,有事沒事兒就拿把刀到處唬人,官府也不管。島本敬二大佐和哈爾濱憲兵隊特高課課長橫田正雄少佐是罵毛大明真的就像一頭白了毛的狐貍,刁鉆古怪,不按常理出牌,奸同鬼蜮,行若狐鼠,什么稀奇古怪的陰損招數(shù)都能使得出來,十分下作。島本敬二大佐和橫田正雄少佐本來有幾次機會可以抓住“毛二賴子”,可惜都被這頭“白毛老狐貍”從手指縫里逃掉了。
兩個人力車夫,長得很精壯的年輕人公開的名字叫做譚慶林,是軍統(tǒng)濱江組少尉情報員,代號“旱魃”。年紀稍大的化名侯殿臣,是軍統(tǒng)濱江組中尉情報員,代號“山貍子”。
“朝焼けの下、はるかにはるかに望む、起伏無限の山河、吾人精鋭軍威壯、盟邦衆(zhòng)庶永康寧、満載光栄、関東軍!……”忽然,伴隨著一陣聲嘶力竭的《關(guān)東軍軍歌》聲,風雪中一隊小日本鬼子關(guān)東軍的憲兵“咵”、“咵”的踢著正步,瞪著牛蛋一樣的眼睛,肩扛三八式步槍,旁若無人的從“老站”沿著三公街走來。這隊小日本鬼子應(yīng)該是巡邏的關(guān)東軍憲兵。關(guān)東軍的憲兵全副武裝的在插滿膏藥旗的哈爾濱街頭巡邏,那是稀松平常的事??墒?,在哈爾濱的街頭高唱《關(guān)東軍軍歌》,踢正步,這可是新鮮事兒。行人雖然感到很好奇,都想停下腳步看看熱鬧,可是在小日本鬼子的淫威下,行人還是紛紛躲避。也許,這幫小日本鬼子正在向世人宣示他們才是這塊黑土地的主人,或許,牛氣沖天的這幫小日本鬼子關(guān)東軍正在顯擺皇軍的赫赫軍威。
毛大明陰冷的目光猶如刀子般惡狠狠的盯著這幫不可一世的小日本鬼子,直到他們目不斜視的從人力車旁走過,沿著三公街向俗稱“**臺”的圣?尼古拉大教堂方向走去。毛大明鼻子里“哼”了一聲,不屑的嘀咕了一句:“臭嘚瑟啥呀?……不知死的癟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