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極大明》 章節(jié)介紹
《御極大明》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小說,其作者是小說界赫赫有名的逸風(fēng)云,在他筆底生花的創(chuàng)作之下,故事如畫卷般在讀者面前緩緩展開。精選章節(jié)(第四章太后過壽)內(nèi)容:一晃又是兩年過去了,如今的朱由校已八歲,也逐漸習(xí)慣了皇宮的生活,熟悉了身邊的親人和隨.........
《御極大明》 第四章 太后過壽 在線試讀
一晃又是兩年過去了,如今的朱由校已八歲,也逐漸習(xí)慣了皇宮的生活,熟悉了身邊的親人和隨從,自兩年前一次意外的事故,重生到被李選侍和鄭貴妃合謀的毒害的朱由校身上,真正的朱由校已死,只不過換了個靈魂而已,好在朱由校還有前世的記憶,雖然身體幼小,心智可是二十三歲的成年人,這兩年的表現(xiàn)也與以往的朱由校反差很大,不在大樹底下撒尿和泥玩了,也不拿著木頭堆積木了,說話口齒清晰,還經(jīng)常語出驚人,令人拙舌。
如今八歲的朱由校,正是貪玩的時候,也是讀書的時候,在皇家到了這個年齡還沒有讀書的,掰著指頭算恐怕除了朱常洛就是他了吧,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給他指派老師,朱由校明白,朱常洛幾次向萬歷皇帝提過,都被鄭貴妃拖延了,她想讓朱由校成為一個無知的人。哼!可惜呀,小學(xué)到大學(xué)十幾年的學(xué)都上完了,在這里上學(xué)學(xué)習(xí)之乎者也呀,我還懶得學(xué)呢!
宮中張燈結(jié)彩,過幾天就是太后的七十大壽了,宮中忙忙碌碌開始準(zhǔn)備太后的壽辰了。太后七十大壽是宮中的大事,大明二百多年來能過七十的沒幾個,皇帝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太祖朱元璋七十一崩,成祖朱棣六十四崩,世宗朱厚熜剛過六十,其他的連過四十都沒幾個。
“校兒,快點起來,去給你老祖宗拜壽?!蓖醪湃讼崎_他的被子。
“哦”。朱由校伸伸懶腰,揉揉困倦的眼睛,極不情愿的睜開了雙眼。兩年了,愛睡懶覺的習(xí)慣沒有改。
“王安,快來伺候小殿下更衣!”王才人吩咐道。
王才人是朱由校的生母,溫存賢淑,王安是他的貼身隨侍,厚道持重。
自從來到大明王朝,朱由校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比前世的童年舒坦多了,丫的!當(dāng)大爺?shù)淖涛墩嫠?!沒事的時候還能揩宮女們的油,趁著她們抱他的時候親親她們的小臉蛋,蹭蹭她們酥軟而富有彈性的胸部,反正是個小孩子,不趁年小占便宜更待何時??!
朱常洛穿戴整齊進(jìn)來,掃視了一下,問道:“都準(zhǔn)備好了嗎?”
“嗯,好了?!蓖醪湃诵卸Y回道。
“好,帶上校兒,走吧,別耽誤了時辰。”朱常洛吩咐道,先行出去料理別的事務(wù)。
一切準(zhǔn)備完畢,在院中點齊家人,朱常洛便帶著家眷向乾清宮走去。王才人拎著朱由校,身后是劉才人,身邊的奶媽抱著她一歲的兒子—朱由檢。李選侍跟在后面,她雖是寵妃,但身份比王才人、劉才人低,只能排在后面了。當(dāng)然,心里可不是好滋味,誰讓他生不出兒子來呢!
萬歷皇帝、鄭貴妃、福王已到慈寧宮。萬歷皇帝坐在御座上,正與太后聊天。
太子攜家眷進(jìn)入慈寧宮,站在最前面,家眷一字排開,朝御座上的李太后拜道:“孫兒給皇祖母請安!恭?;首婺笁叟c天齊!”
“好好,都起來吧!”太后笑呵呵地伸開雙手,示意他們平身。
太后看見太子身后的朱由校,眉開眼笑的對他招手道:“來來,校兒,到老祖宗這來?!?/p>
王才人松開朱由校,輕輕往外推了一把,朱由校兩三步跑到太后跟前跪下,叩道:”曾孫恭祝老祖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好好好!,呵呵,”太后把他扶起,指著鼻子瞇起眼來笑問:“校兒最近可想老祖宗?”
“想,做夢都想!”朱由校調(diào)皮的親了太后一下,回道。
“呦呵!老祖宗也想你!”太后笑呵呵的,扭了他一下臉:“你個搗蛋鬼,這幾天也不來看看老祖宗,還以為你把老祖宗忘了!”
“孫兒知道老祖宗大壽,這幾天給老祖宗燒香祈福呢!”朱由校比劃著,幸好他能耍點嘴皮子,要是真正的朱由校在這,早被這場面嚇的不敢吭一聲,也不會討太后喜歡了,朱由校這兩年的表現(xiàn)異常,上至太后,下至太子及眾位太監(jiān)宮女,都驚奇這個長孫的奇異,慢慢的連萬歷皇帝都有點喜歡這個長孫了。
太后大悅,一下子將朱由??磾埲霊牙?,“呵呵,好個曾孫兒,這么有孝心!”然后又對劉才人說:“來,讓哀家看看檢兒?!?/p>
劉才人朝奶媽使了個眼色,奶媽把朱由檢抱到太后跟前行個禮,念道:“檢兒恭祝老祖宗萬福金安!”
“好好好,呵呵……”太后微笑,輕輕的掀開褥簾,看了看正在熟睡的朱由檢。
此時的朱由檢還是個周歲嬰兒,只會在咿咿呀呀的,瞧不出什么本事來,和朱由校比起來,自然是他更討太后歡心。聰明的孩子誰都喜歡!
太后和家人正聊的開心,忽一太監(jiān)來報:“啟稟太后、陛下,眾位臣工前來賀壽!”
“好好,讓他們都進(jìn)來吧!”太后格外高興,下旨道。
眾位大臣按照品階高低,由首輔申時行帶領(lǐng),進(jìn)入大殿,向太后跪拜朝賀:“臣等恭祝太后萬壽無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有勞各位卿家還惦記著哀家,都起來吧!”太后樂開顏,“賜座?!?/p>
“謝太后!”大臣們起身分坐在兩側(cè),列位就坐。禮樂開始響起,一太監(jiān)在旁拿出禮單,開始報賀禮:“首輔申時行,玉如意一對,恭祝太后壽與天齊!……給事中楊漣,南海珊瑚一座,恭祝太后壽與天齊……”
禮單報完,酒宴上桌,樂舞上演,眾人開始觀賞禮樂,飲酒談笑,其樂融融。大殿之上歡聲笑語,君臣同樂,鼓樂齊奏,歌舞升平,一片典雅、歡慶。
酒至半酣,忽一人站了出來,向太后稟道:“啟稟太后,今日太后壽誕,乃我大明普天同慶,臣等愿作詩為太后壽,不知太后意下如何?”此人正是給事中楊漣。
“好啊,難的列位臣工有此雅興,哀家就有請列位盡展才華?!碧蟾吲d的說。
“好,那臣先來!”楊漣站在殿**,捋捋胡子,略顯醉意,搖頭晃腦吟道:“萬邦來朝拜圣母,菩薩厚德能載物。喜逢我佛今日壽,愿得慈心永此駐?!?/p>
“好”。一朕掌聲,下邊一片叫好,太后也樂開懷。
“呵呵,在下不才,獻(xiàn)丑了……”,楊漣朝眾人拱拱手。
“臣也有奉上?!睉舨渴汤赏豕膺h(yuǎn)站了出來。
……
大臣們你一句,他一句的,有作詩的,有作詞的,有對子的,叫好聲與掌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大殿之中,歡聲笑語,令人陶醉。太后高興的合不攏嘴,做的好太后還下令打賞。
“太后,臣妾素問長孫殿下六歲便能與陛下對仗,一時傳為佳話,今日良辰,何不請長孫殿下也來添興!”鄭貴妃站出來向太后行禮。
殿內(nèi)頓時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