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語樂文學(xué)網(wǎng) >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 >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精彩章節(jié)推薦:第三章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精彩章節(jié)推薦:第三章

2024-07-11 15:20:37 作者:寒梅驚雪
  •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

    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太祖朱元璋崩。擁有著后世靈魂的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成帝!“既然我成了大明天子,那…朱棣,對不起了,你就只能當(dāng)個治世能臣了!”“搞個內(nèi)閣,建個軍校,開個國有銀行,發(fā)展下商稅,普及一下九年義務(wù)教育…”“派鄭和去南美挖點土豆……”“再鼓勵一下各種小發(fā)明…比如…火槍大炮?!”“咦…等等…不知不覺,我大明已經(jīng)這么強大了么?”

    寒梅驚雪 狀態(tài):已完結(jié) 類型:歷史
    立即閱讀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 章節(jié)介紹

寒梅驚雪是眾人皆知的一位優(yōu)秀作家,他的每部作品幾乎都成了經(jīng)典的終結(jié)者,讓他人無法超越。其中,他的小說《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中的主角朱允炆朱棣更是迷倒眾生!《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第3章介紹:朱允炆看著徐輝祖,眉頭微皺??磥碜蛲碜约合铝钫傺嗤跞刖┑南?........

《我才是大明正統(tǒng)》 第三章 在線試讀

朱允炆看著徐輝祖,眉頭微皺。

看來昨晚自己下令召燕王入京的消息,讓徐輝祖誤以為自己想要將燕王扣在京師,以行削藩。

所以提前一步,跑過來請求削藩。

一可以表達自己的忠心,看清楚,我老徐是你建文帝的人,你可要相信我。

二可以聲明自己的立場,你不是想削藩嘛,我跟著你混。

齊泰、黃子澄不斷進言削藩,這些事雖然保密,可再保密,也無法繞過五軍都督府。

“削藩?呵呵,為何要削藩?”

朱允炆站了起來,看著一臉驚愕的徐輝祖,說道:“你想多了,朕對幾位叔叔,還是信得過的?!?/p>

徐輝祖難以相信地看著朱允炆,不知道他是改變了主意,還是不信任自己。

朱允炆了解徐輝祖的心思,和善地說道:“帝國之治,在民昌國富,天下太平。叔叔們拱衛(wèi)邊塞,功勞自是有的。”

徐輝祖有些迷茫。

朱允炆也不多作解釋,道:“削藩之事,暫且按下吧。朕打算推行練兵新政,有些想法正要問你?!?/p>

“練兵新政?”

徐輝祖看著朱允炆,連忙表態(tài)道:“皇上所命,臣莫敢不從?!?/p>

朱允炆微微搖頭,說道:“現(xiàn)下,京營有多少軍士?”

徐輝祖連忙稟告道:“當(dāng)下京營軍士有五十萬,皇上可是打算擴軍?

臣建議自兩廣、西北、山東等地調(diào)兵,那里士兵善戰(zhàn)勇猛,可充大用!”

徐輝祖的想法很簡單,若是朱允炆不打算削藩,那只能強化京軍實力,在軍隊上足以碾壓任何藩王,藩王威脅自然便會減弱。

朱允炆微微皺眉,竟然有五十萬之多,這么多人,咋來的?

朱元璋時期便考慮到了軍隊建設(shè)問題,采取了“內(nèi)外置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wèi)卒”的制度。

一衛(wèi)滿編制五千六百人,當(dāng)時規(guī)格便近三十萬。

只不過隨著時間增加,加之洪武年數(shù)次北伐用兵,到了建文登基時,京營規(guī)模已達到五十萬。

而此時,北方塞王手中,還有三十多萬兵馬。

朱允炆思慮良久,對一旁內(nèi)侍吩咐道:“去中軍都督府取一些軍中花名冊來。”

內(nèi)侍答應(yīng)一聲,便匆匆離去。

徐輝祖不解地看著朱允炆,問道:“皇上可是需要找哪位將領(lǐng)?”

朱允炆擺了擺手,道:“魏國公,且等上一等。”

一刻鐘左右,內(nèi)侍便帶來了十幾本花名冊。

朱允炆仔細翻看著,暗暗盤算一番,又繼續(xù)翻看,良久才抬起頭,對徐輝祖嚴(yán)肅地說道:“裁軍十萬如何?”

徐輝祖連忙說道:“調(diào)十萬精兵拱衛(wèi)……呃?裁軍?”

原以為是調(diào)軍的徐輝祖,頓時驚慌起來,此時不增強實力也就罷了,如何能裁軍,削弱自己的實力?

一旦藩王有異,如何應(yīng)對?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而是十分嚴(yán)肅地說道:“軍隊如何,你比朕更清楚。

朕要的不是老弱病殘,這花名冊中,有些軍士已然六十有七,魏國公是打算讓他沖鋒打仗呢,還是讓朝廷給他養(yǎng)老呢?”

徐輝祖顫抖不已。

朱允炆沉聲道:“朕要的是能戰(zhàn)之師,精銳之師!不是老弱病殘!”

手里拿個長矛,你就敢說自己是精銳?

也不看看自己年紀(jì),黃土都到脖子了。

報上名字,就真以為是個兵了?

誰不知道你是哪個勛貴的奴隸,或是哪個武將的家???

徐輝祖冷汗直下,頓時明白過來,皇上這是打算查軍士吃空額之事,準(zhǔn)備剔除老弱病殘與掛靠軍籍之人,走精兵之路。

“給你一個月時間整頓軍隊,一個月后,朕要檢閱!記得把動靜鬧大一些?!?/p>

朱允炆下令道。

徐輝祖高聲答應(yīng),施禮之后離開了武英殿。

回到五軍都督府,徐輝祖依舊驚疑不定,召來自己的兩個弟弟,中軍都督府僉事徐膺緒,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將皇上打算裁軍十萬的事告知兩人。

兩人也是震驚不已,措手不及。

徐輝祖鎮(zhèn)定地看著兩人,感嘆道:“皇上這一手,極為厲害啊。”

徐膺緒不解地問道:“大哥,何言至此?”

徐輝祖喝了一口茶,壓了壓驚,說道:“皇上此舉,整肅軍隊是其一,敲打勛貴諸將是其二。

而其三,便是告訴諸位塞王,皇上并無意動他們,希望他們在封地,安穩(wěn)守著?!?/p>

“或許皇上還有一層意思,也或許是最重要的一層意思。”

徐增壽看著兩人,緩緩說道:“皇上在告訴塞王,自己可以對京營動手,那改日,對塞王節(jié)制的經(jīng)制之兵動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那時,塞王想要反對,也沒了由頭。”

徐輝祖贊賞地看了一眼徐增壽,卻轉(zhuǎn)移掉了這個敏感話題,說道:“如今皇上心思難測,但裁軍十萬,勢在必行?!?/p>

眼下太平,諸將、勛貴、豪強、外戚等,都想發(fā)財,只靠朱元璋定下來的那點俸祿,大家早餓死了。

對于這些人,最好的發(fā)財之路,便是吃軍餉。

今天安插個下人當(dāng)兵,明天在花名冊上加上幾筆,軍餉就有了。

朱允炆下令裁軍十萬,看似動作極大,一口氣砍掉了五分之一的軍隊,實際上并非如此。

徐輝祖粗略估算,名義上裁軍十萬,實則裁掉軍士數(shù)量不會超出四萬人,絕不對動搖京軍根本。

至于其他的六萬,不是虛報出來的空額,便是掛靠在京營里混吃混合的勛貴下人。

對于眼下臃腫的京軍而言,裁掉幾萬老弱之人,且不說可以減輕戶部壓力,僅從軍隊方面來考量,有利于鼓舞士氣,整肅軍紀(jì),強化軍士整體戰(zhàn)力的。

裁撤老弱,以青壯為骨,飲馬揮戈,縱橫馳騁,這才應(yīng)該是京軍真正的模樣!

僅從裁軍之策窺看,朱允炆這位年輕的帝王,擁有著超凡的魄力與清醒的認(rèn)識。

想著想著,徐輝祖心里突然有一種強烈的直覺。

他覺得這位年輕的帝王,能夠帶領(lǐng)大明王朝,走向一個真正的強國盛世!

裁軍是強軍之始,而他自己便是朱允炆的先鋒!

這種感覺來的突然,但卻真正正正的發(fā)自徐輝祖的心底深處……

次日。

沒有意外,關(guān)于裁軍,百官集體反對。

御史的奏折一封接一封,送入了武英殿。

“地方坐大,割據(jù)顯現(xiàn),禍心難掖,不利朝廷。愿以前唐刺史之亂為鑒,不行裁撤之實……”

朱允炆翻看了幾本奏折,內(nèi)容大致相同,不外乎渲染裁軍不利。

理性地來看,這些話未必全是虛言。

洪武年間朱元璋數(shù)次北伐,打擊了北元主力,但因中原馬匹匱乏,為形成軍事優(yōu)勢,增兵便成為必然。

加之當(dāng)時日本正處在南北朝的戰(zhàn)亂之中,不少人逃至大明沿海,成為了倭寇。

為保沿海,一批衛(wèi)所建立起來,京軍規(guī)模也進一步擴張。

到了朱允炆上臺,冗軍已成為了一個頑疾。

朱允炆作出裁軍的決斷,也并非是心血來潮,而是基于對歷史與實際的判斷。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指揮的捕魚兒海之戰(zhàn),消滅了北元主力。

自此之后,北元陷入衰弱期,蒙古正統(tǒng)韃靼部落只能被迫與瓦剌部落聯(lián)合,避免被明朝吃掉。

膽戰(zhàn)心驚的北元此時已沒有了勇氣與實力南下。

沿海的倭患看似嚴(yán)重,實則只是因為分散,并不存在實質(zhì)上的威脅。

幾千人幾萬人進攻東南沿海的情況并不存在。

此時讓朱允炆真正顧忌的,只有藩王及其三護衛(wèi)。

朱元璋老婆很多,孩子也多,導(dǎo)致朱允炆叔叔二三十個。

但總的來說,真正威脅到朝廷統(tǒng)治的,只有九大塞王。

即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再加一個內(nèi)地藩王之首的周王!

從歷史記載來看,一些藩王雖然干過不法事,多少有點心理變態(tài),但總歸沒造反的心思,算不得威脅。

真正讓朱允炆在意的,只有一個最大的隱患:

燕王,朱棣!

對付燕王,老弱病殘是用不上的,疲師弱旅也是不可行的。

唯有一途:淘弱留強,軍制革新!

朱允炆不想走歷史的老路,正所謂:不作死,就死不那么快。

只要自己不動手削藩,朱棣就不可能短時間蹦跶起來,有時間,慢慢謀劃就是。

對于這些奏折,朱允炆不用查也知道,這背后一定有著武勛的影子。

即將失去利益的他們,便如擺在磨盤上的豬,免不了喊幾嗓子。

“啟稟皇上,翰林侍講方孝孺求見。”

內(nèi)侍稟告。

朱允炆答應(yīng)一聲,一位約莫四十歲的清瘦男子,身著九品綠色盤領(lǐng)公服走了進來。

這就那個被朱棣誅“十族”的方孝孺!

編輯推薦

熱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