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改變歷史》 章節(jié)介紹
要說最近最火的小說,當屬唐平看月的《我要改變歷史》了!小說故事情節(jié)超凡脫俗,章章出彩,可謂是吸粉無數(shù)?!段乙淖儦v史》第2章講的是:如果說,朱允熥可能是春和宮內最后一個知道皇太子何時回宮的人。那么,皇太子妃呂氏不出意外就是春和宮內第一個知道.........
《我要改變歷史》 002 地位穩(wěn)固如磐石的皇太子妃 在線試讀
如果說,朱允熥可能是春和宮內最后一個知道皇太子何時回宮的人。
那么,皇太子妃呂氏不出意外就是春和宮內第一個知道此事的人。
借用某句流行的話來說,給皇帝當媳婦難,當皇帝的兒媳婦也不容易,特別是當繼兒媳婦就更不容易了。
幸好皇太子地位穩(wěn)若磐石,皇太子妃呂氏不用像前朝的那些太子妃一樣,因為太子地位不穩(wěn),而在后宮擔心害怕。
生怕哪一天醒來,就從尊貴的皇太子妃淪為一個階下囚。
不過么,呂氏并不知道,她的太子妃位置很穩(wěn),以至于托她兒子朱允炆的福,不但能升級,之后還能降回原級。
當然了,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會發(fā)生,或者不會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提及這些沒有任何用處。
此時此刻,早已起床的呂氏,正在侍女的陪伴下,為自己梳妝打扮。
不得不說,大明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很有眼光,很會布局的人。
當年,朱元璋的長子與手下大將常遇春的長女同年出生,便立刻定下了娃娃親,鎖定了長子未來的大幫手。
而等太子妃常氏懷孕待產(chǎn),皇太子房內無人伺候的時候,便選定文官呂本之女入東宮為次妃,拉近長子與文官的關系。
呂本其人,屬于早早歸附朱元璋的文官,恰好也是安徽老鄉(xiāng)。
不過,呂本無子,官位又不是特別高,這就不用擔心呂氏這個次妃能靠著家里的支持,影響到太子妃常氏的地位。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東宮元妃常氏突然薨逝,原本的次妃呂氏被扶正,成為了春和宮的女主人。
不過,呂氏的扶正,也實數(shù)一次騷操作。
眾人皆知,東宮元妃為皇太子生下長子與三子,次妃呂氏為皇太子生下次子。
如果呂氏扶正,那么早已出生的次子,算不算嫡子呢?
只是當時常氏薨逝,有嫡長孫朱雄英在,并嫡的矛盾沒有那么明顯。
可洪武十五年時,嫡長孫朱雄英的早夭,讓并嫡的矛盾凸顯出來。
皇太子如今膝下四子,次子朱允炆生母為皇太子繼妃呂氏,又占年長,三子朱允熥生母為東宮元妃,只是比次子朱允炆小一歲。
按皇明祖訓的規(guī)定,立嫡立長,次子朱允炆年長,勉強又算是嫡子,三子朱允熥年幼,卻是東宮元妃唯一的嫡子。
這兩位都有被選為繼承人的根據(jù),那么將來這大明的第三代繼承人,該選誰呢?
不過由于皇太子還未上位,這個矛盾就被掩蓋住了。
呂氏在嫡長孫朱雄英早夭后,立刻注意到了這個事關她親子未來,事關她自身未來的關鍵問題。
不過她很聰明,從未將內心的想法表露出一絲一毫。
就像當年東宮元妃常氏薨逝時的那樣,一如既往的,學著她的婆婆馬皇后,當一位稱職的賢內助。
因為她知道,選擇權根本不在她手里,而是在如今大明的主人,她的公公,朱元璋的手里。
呂氏平日也是這么教導她的長子朱允炆的:要孝順父祖,要尊敬師長,要親友兄弟,要好學知禮。
只要她自己和她的長子,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么一切都會如她心意。
就像當年皇太子并未重新再娶,而是將她扶正那般。
現(xiàn)代鏡子發(fā)明于外國,還要等數(shù)百年后才傳入中國,此時大內的貴人們用的還是銅鏡。
不過這時候的銅鏡的顯示效果,并不比現(xiàn)代鏡子差多少。
呂氏面前的梳妝臺上擺放的銅鏡,就已經(jīng)將她的面容,以及頭頂?shù)陌l(fā)飾,清晰的展示了出來。
她此刻穿著皇太子妃的制式常服,頭頂?shù)陌l(fā)髻,作為裝飾的發(fā)簪,也都符合制式規(guī)定,沒有一絲逾矩之處。
就連一根散亂的頭發(fā)絲,都看不到。
華夏沉淪外族上百年,諸多禮儀早已消失殆盡。
自大明鼎立之后,皇帝朱元璋便與文官們重定了許多禮儀制度。
從皇帝祭祀天地的各項儀式,到皇太子諸王加冠成親,到群臣面見皇太子諸王的尊稱與自稱,到皇室成員之間的書信往來,再到不同官階的官員出行相見時的禮儀,朝臣命婦們的穿著起居,甚至連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規(guī)定的仔仔細細。
可以說,大明鼎立,是重換新天。
也看的出來,制定這一切的朱元璋,是一個很有雄心,也很有魄力的皇帝。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讓大明在他的子孫后代中傳承萬世,讓大明百姓世代安守本分。
熟知自家公公性格的呂氏,更是將大內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熟記于心,并憑此成為了大內的模范兒媳。
“皇太子妃殿下,今日早起,臣看到小花園內的梅樹開花了。
要不臣去摘一朵,為您別在發(fā)髻上?”
站在太子妃身后,穿著青色葵花胸背團領衫,頭戴烏紗帽的春和宮女官陳喬,提議道。
按照禮部所定的百官于皇室成員前的稱呼禮儀,東宮官及本宮內使于皇太子面前,稱殿下而自稱臣。
所以,陳喬作為春和宮內有品級的女官,是能在皇太子妃的座前自稱臣的。
“我一老嫗,哪好意思別花?!?/p>
呂氏看著銅鏡中,自己那張時光未留下多少痕跡的容顏,搖頭笑道。
“殿下的容顏依舊如當年閨中少時,您要是自稱老嫗,那臣這老嫗該沒有臉面再待在殿下身邊伺候了?!?/p>
女官陳喬是陪呂氏入宮的呂府侍女,與呂氏關系極好,所以才敢與呂氏打趣。
不過陳喬也是守本分的人,只要一出這寢宮,就會立刻變成那春和宮內人見人懼的陳女官。
“你呀你,別吹捧我了?!?/p>
呂氏回頭白了一眼心腹,然后想了想,便說道:“折一支梅花,插入瓶中,做個插花,擺在房內吧。
今日殿下回宮,也該喜慶一些?!?/p>
“是?!?/p>
聽到正事,女官陳喬立刻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肅容拱手應道。
她沒有多嘴去問一支梅花不夠,要不要多折幾支,而是嚴格奉行主人的命令。
“皇孫起了么?”
呂氏又開口道。
“皇孫殿下正在誦讀昨日的課業(yè)呢。”
雖然呂氏沒有明說是哪位皇孫,但陳喬哪里不知道太子妃問的是何人。
“哎,這孩子,今日他爹都要回來了,居然還一門心思放在課業(yè)上?!?/p>
呂氏嘆了口氣,半是埋怨,半是欣慰的說道。
“皇孫殿下勤奮好學,太子殿下每每聽聞,都很欣慰呢?!?/p>
陳喬義正言辭的辯駁道。
“哎,我這個婦人,就不該摻和他們父子倆的事情?!?/p>
呂氏聽完這句話之后,眼中的喜色更甚,只是嘴上還是很不客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