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我能看到提示》 章節(jié)介紹
小說《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文字精煉簡潔,真實而詳實的故事情節(jié)讓人深陷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讓《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成為最好看的都市類網(wǎng)絡(luò)小說之一。該小說第7章主要講述了:大伯家并不遠,三百多米的距離,位置好,靠近村道。大伯娘生得多,.........
《趕海:我能看到提示》 第七章 生氣的老爺子 在線試讀
大伯家并不遠,三百多米的距離,位置好,靠近村道。
大伯娘生得多,五個孩子,但男丁稀薄,前面四個都是女孩子,一直生出男丁才罷休。
這種情況在南方的鄉(xiāng)下并不罕見,沒有男丁會讓人笑話的,而且香火也不能延續(xù)。
“大哥,我剛?cè)フ夷?,二嬸說你去鎮(zhèn)里了。”四妹張婧露看到張耀華上門,立即跑過來幫忙提東西。
她是排行第四的女孩,上面有大姐張婧雨,比張耀華小一歲的二妹張婧雪。
排第三的,是張耀華的親妹張婧蕓。
五妹也是大伯家的,叫張婧霜。
老幺自然就是堂弟張耀武了。
幾個妹妹讀書都不多,像這個四妹,也是讀完高中就進廠打工,勉強完成了九年義務(wù)教育。
而大姐和二妹則是初中就輟學(xué)。
老幺張耀武讀書不怎么好,可家里還是砸鍋賣鐵供他上大專。
大伯也是沒法。
張耀華慶幸,他的弟弟妹妹很多,但相處融洽,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不管是親妹,還是堂妹,好像都比較黏他。
這有張耀華讀書好的緣故,從小到大,這些弟弟妹妹就讓各自爸媽灌輸了向大哥學(xué)習(xí)的思想,以大哥為光榮標(biāo)桿。
“找我干嘛?你放幾天假?”張耀華問道。
“大哥,你捉到大鳘魚的事,全村都知道了。還有人又去抽干那個水潭,大哥,賣了多少錢?我想換臺新手機,這臺手機總是卡,還差點錢,大哥支持一下唄!我放假五天。”
她們進廠打工本來就工資不高,每個月還要上交一半左右給老媽,自然也就沒什么錢。
張耀華習(xí)慣了,這些丫頭從不跟他客氣的。
“差多少?”
“三千多的手機,還差兩千左右,借我兩千嘛!后面兩個月,我一個月還你一千。”
張耀華無語,這是差點?
“好,等下轉(zhuǎn)給你。”
“嘻嘻!多謝大哥。對了,阿公現(xiàn)在心情不好?!彼s緊透露個信息。
“干嘛了?”
“跟人下象棋輸了唄!總之,你小心點,剛才老幺喝水大聲了點都被罵了兩句,家里的狗也被踢了一腳?!?/p>
張耀華狂汗。
好家伙!
阿公那臭棋,他是清楚的,輸出全靠吼。嚴(yán)格來說,村里的老頭就沒有幾個厲害的,又菜又愛玩,下個象棋跟打仗一樣。
悔棋、換棋、偷棋等下三濫的手段倒是層出不窮。
不止如此,圍觀的老頭同樣激動,有時候甚至?xí)蚱饋怼?/p>
張耀華走進屋內(nèi),大伯娘迎面而來,笑道:“阿華來啦?怎么還提東西?聽說今天相親了,怎么樣?”
說著,她還朝老爺子的方向努了努嘴,示意張耀華去哄一下。
張耀華郁悶,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能不能別提相親了?你還是我的好大伯娘。
“這是給阿公的營養(yǎng)品,都是些人參之類,大伯娘你有空就煲一點。相親黃了,人家沒看上?!?/p>
屋內(nèi)的五妹,以及老幺都紛紛打招呼。
大姐和二妹早就嫁人。
大伯也沒在家,他跟人合伙搞養(yǎng)殖。說是合伙,其實也是幫人打工。人家出資,他出人工管理。虧了的話,算人家的,賺了錢就七三分,人七他三。
前幾年還不錯,每年掙個幾萬,十萬左右不成問題。
然而,最近兩年不行了,行情不好。加上去年因為臺風(fēng)的原因,合伙人損失慘重,而大伯一年也算是白干。
老爺子還在生悶氣,瞥了一眼大孫子,并不說話。
張耀華走過去:“阿公,我聽說王老頭下棋不講武德。”
這正好說到了老爺子的心坎上。
他馬上精神起來,附和道:“可不是?那老家伙偷了我一個車,不然,他能贏?也就……”
一下子找到了申述對象似的,老爺子滔滔不絕地爆料,口沫紛飛,全是人家卑鄙、下流、無恥。
旁邊的張耀武等人嘴角抽了抽,差點笑出來。
下棋都走火入魔了吧?
“我早說,王老頭棋品不行,下次別跟他玩了。阿公,最近去衛(wèi)生院檢查了嗎?”
“檢查什么?我沒病去什么衛(wèi)生院?”老爺子將心里的話吐出來后,舒服多了。
得!有病的人總說自己沒病,就像醉了的人說自己沒醉,罪犯說自己冤枉一樣。
“沒病也去檢查一下嘛!不然我們買的農(nóng)村醫(yī)療合作不是浪費了嗎?我都是每年體檢的,反正公司報銷。”
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從張耀華讀中學(xué)的時候就開始。
那時候,政府為了普及這個醫(yī)療項目,甚至將任務(wù)分派給老師。
張耀華就是在數(shù)學(xué)老師的勸說下,拉著阿公阿婆一起,購買了農(nóng)村醫(yī)療合作。
剛開始的時候,一個人一年只要10元,張耀華心想,這也買不了上當(dāng),買不了吃虧。
誰知這玩意不斷漲,到今年,已經(jīng)漲到380元。一家如果有十口人,每年就得投入3800元。
很多人都開始放棄了。
畢竟農(nóng)村很多家庭一年收入也就那么點,靠種地掙多少萬,根本不現(xiàn)實。
另外,這報銷和以前也不同。
以前你如果沒在醫(yī)療上消費,會送板藍根、夏桑菊、紅棗等藥品,算是彌補。
而現(xiàn)在,每個醫(yī)院的報銷比例不一樣,要有條件的。
“不去,又不全報銷,還是要給錢的。要我說,咱也別交錢了。我們一大家子,每年好幾千砸進去?!崩蠣斪诱f道。
大伯娘則告訴張耀華,鎮(zhèn)里衛(wèi)生院是根據(jù)醫(yī)療費分級報銷的。
比如300以下的醫(yī)療費,人家只報銷百分之三十。300到2000元的,報銷百分之七十。超過兩千的話,報銷百分之五十。
家里如果有長期的病號,購買農(nóng)村醫(yī)療合作項目還是劃算的。
“我們村今年有一大半說不交費了?!?/p>
有些家庭,人家一年到尾就有點感冒發(fā)燒,隨便吃點藥就能好,真沒必要交那些冤枉錢。
原本這是一項惠民措施,如今成了一部分農(nóng)民的負擔(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