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監(jiān)國,大明成就日不落》 章節(jié)介紹
《七歲監(jiān)國大明成就日不落》是目前在校園非常盛行的一部小說,該小說由作者姜阿山小樹編著,主角分別是朱允熞朱允炆,備受學生一族的喜愛!小說《七歲監(jiān)國大明成就日不落》第9章主要內容:禁海令是老朱建國之后便頒布的一條命令。片板不許入海。受限于時代,.........
《七歲監(jiān)國,大明成就日不落》 第9章 在線試讀
禁海令是老朱建國之后便頒布的一條命令。
片板不許入海。
受限于時代,老朱的做法其實可以理解。
但朱允熞站在后世的角度去看,禁海無疑不是什么好的選擇。
大航海時代即將來臨,開放海禁,會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利益。
但這其中的道理,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
開放海禁,豈是易事?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任何一項國策,不管好還是壞,總有人從中得益。
改變它,就會侵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們一定會反對。
這就是為什么,不管多好的改革,總是會引起一大片的反對,總是難以推行的原因。
更別說,這是老朱親自下令的。
讓他解除,也沒有那么容易。
朱允熞腦海中念頭飛轉,迅速排除了在現(xiàn)在和老朱講大道理,分析利弊的想法,他說道:“皇爺爺,我聽說西洋有一種作物,叫甘薯。”
老朱對于收商稅的問題,不置可否。
但不表態(tài)本身也是一種態(tài)度。
朱允熞便不再試圖從商業(yè)角度去說服老朱,而是從農業(yè)入手。
這才是老朱最關心的。
“甘薯?”朱元璋的眉頭微微一皺。
“對,甘薯?!敝煸薀业溃骸斑@種東西可以作為糧食,而且方便保存和運輸。”
“并且十分耐旱,對環(huán)境和土地的要求也非常低,聽說產量還很高呢!”
“熞兒想,要是有這甘薯種在我大明之地,大為推廣,當可養(yǎng)億萬百姓……”
……
他滔滔不絕的說著,詳細介紹甘薯的好處。
“而這甘薯,就在海外西洋之地,要出海才能得到。”
朱元璋臉色一變,忽的一下子站起了身。
但也就是一瞬間的功夫,就又恢復如常,重新坐了回去。
他的臉上仍舊是讓人看不清楚情緒的表情。
“皇爺爺,你……怎么了?”朱允熞裝作害怕的樣子。
“沒事,沒事?!敝煸靶πΓ瑪[了擺手。
頓了一下,又問道:“熞兒,這甘薯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允熞信口胡謅道:“熞兒幾個月前和二哥在外面玩,無意之間聽外面來的商客說的?!?/p>
朱元璋雖然嚴厲禁海,但南京臨造長江,一樣有碼頭。
也有遠道悄悄來的番人商客,只是數量不多。
走私之事,有明一代,一直到隆慶開關,始終是屢禁不絕。
大明的白銀越來越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產自海外,通過貿易而來。
更別說,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兩年前,朱元璋才完全禁絕番人來大明。
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嚴禁大明百姓出海,卻不禁番人前來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問道:“你和你二哥一同聽說的?”
朱允熞心中一動,道:“對,不過二哥對這些好像沒什么興趣,也不知道他聽到了沒有。”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看了朱允熞一眼,好似在思考著什么。
“熞兒,你說的這件事,皇爺爺會認真考慮?!?/p>
“嗯?!敝煸薀蚁袷菐痛笕俗隽耸碌男『⒆?,興奮的點了點頭。
卻沒有繼續(xù)這個話題。
開放海禁不是小事,更不可能因為一個客商的傳言而做出決定,現(xiàn)在只能是在老朱心中埋一個念頭。
后世網絡小說里面,主角隨便輕飄飄一句話,就讓皇帝改變國策,將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都當傻子玩弄,在他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朱元璋心情顯然是好了不少,他伸出手來把朱允熞抱在懷里。
樂呵呵的問道:“熞兒,假如你說的那個甘薯真的存在,解決了糧食問題,又該如何平定蒙古呢?”
朱元璋始終都在笑,只是笑容中似乎別有深意。
朱允熞想了一下,說道:“皇爺爺,熞兒認為想要平定蒙古,只靠軍事,是幾乎不可能的?!?/p>
“哦?”朱元璋眼前一亮,愈發(fā)欣慰的看著朱允熞,道:“為什么這么說?”
朱允熞道:“皇爺爺,我覺得,軍事上的勝利,永遠只是暫時的。”
“我們可以將蒙古人驅逐出中原,是因為中原本就是我們的領地,不適合蒙古人作戰(zhàn)?!?/p>
“我們可以打贏他們,但是卻不能征服他們。”
朱元璋問道:“為什么不能征服?”
朱允熞道:“因為他們有他們的優(yōu)勢?!?/p>
“蒙古是游牧民族,善于游擊,整個草原都是他們的主場。”
“打了就跑,這才是最難的地方?!?/p>
“我們大軍又不能一直守在草原上,消耗不起?!?/p>
“而蒙古人也正是仗著這一點,才有恃無恐?!?/p>
“皇爺爺,熞兒說的對是不對?”
朱元璋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疲憊道:“對,熞兒說的全都對,皇爺爺正是擔心這些,才沒有大舉出兵!”
朱允熞歪著頭,想了一下道:“皇爺爺,熞兒倒是有個想法,就是……我也不知道行不行?!?/p>
老朱笑了,輕聲道:“你能有什么想法?說給咱聽聽吧!”
朱允熞目光微微一動,他拉著朱元璋的手,稚聲稚氣的說道:
“熞兒認為,想問徹底征服北元,就只有一個辦法,固藩?!?/p>
“固藩?”
朱允熞感覺到,朱元璋寬大的手掌微微一震。
朱允熞點點頭,說道:“就是固藩,劃定牧區(qū),讓蒙古各個部落不能到處跑?!?/p>
“這樣子,他們就沒法游擊了?!?/p>
“并且我聽說,蒙古各部落本來就有仇怨,只要劃定牧區(qū),這些部落就會限制別的部落進入?!?/p>
“這樣一來,他們游牧的范圍就會變小。”
”只能在很小的范圍內活動,等于和漢人一樣定居了。”
“就算他們驍勇善戰(zhàn),也絕對難成氣候。”
“平時爹爹會讓我看兵法,熞兒自是懂得其中道理,”
“鯨吞不下,那便逐步蠶食。”
朱允熞知道,幾百年后清朝統(tǒng)治的時期,蒙古一直不成氣候,原因有很多。
有技術進步,時代的變化,亦有清朝的處事方式和精心算計。
還有些卑鄙手段,以他現(xiàn)在一個小孩子的身份,也不適合說。
而劃定牧區(qū),不讓他們游牧,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適合他說。
游牧民族沒有辦法游牧,就像大魚離開了深水來到淺灘。
雖然還能生存,但也不過茍且偷生。
且身在淺灘,都是漁夫的囊中之物。
雖然朱允熞對清朝沒有任何好感,但是對于他們的這個做法還是十分認可的。
他們只是壞,并不是蠢。
他們本來就是從關外入主中原的部落,對怎么管治草原部落,十分有經驗。
“鯨吞不了……那便逐漸蠶食……”反復咀嚼著朱允熞的話,朱元璋眼前發(fā)亮。
甚至就連神色都出現(xiàn)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