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堡宗赴死,盛世由我來造》 章節(jié)介紹
《請堡宗赴死盛世由我來造》是一部史詩級的歷史題材小說,其火爆程度絕對橫掃網(wǎng)絡。在這本小說里,每一項都堪稱大師級,劇情設定、人物刻畫、場面描寫、臺詞對白等,都是經(jīng)典。該小說(第3章主戰(zhàn)派于謙)內容介紹:朱祁鈺對楊善的回答很滿意,辭去胡濙,便是.........
《請堡宗赴死,盛世由我來造》 第3章 主戰(zhàn)派于謙 在線試讀
朱祁鈺對楊善的回答很滿意,辭去胡濙,便是向孫太后立威。
因為朝政大權都在孫太后手中,如果自己俯首帖耳,或許能換來一時的安寧,可是,憑什么?
我才是朱家子孫,你一個后宮婦人,憑什么掌我大明的權!
皇明祖訓有規(guī)定,后宮和宦官不得干政。
可事實上,自太皇太后張氏開始,后宮便已經(jīng)在把持朝政。
仁宗皇帝駕崩之時,后宮除皇后張氏以外,全部殉葬,張氏獨攬后宮大權,再無任何阻礙。
十年后,宣宗皇帝駕崩,殉葬名單上多達十幾人,偌大的后宮只有三人幸免,分別是皇后孫氏,廢后胡氏,以及朱祁鈺的生母吳氏。
此時的朱祁鎮(zhèn)只有九歲,朝政大權便順理成章地落入太皇太后張氏手中。
正統(tǒng)七年,好不容易熬到張氏離世,朱祁鎮(zhèn)還是未能親政,權力最大之人成了他的母親,當朝太后孫氏。
土木堡之后,朱祁鈺作為京師中唯一的朱姓親王,連監(jiān)國位都是孫太后“賞賜”的。
因此,在所有人眼中,郕王只是個擺設,朝中大事還是要等孫太后決策。
沒想到,這才監(jiān)國第一天,郕王就敢公開和孫太后作對。
眾人紛紛預感,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
此時有些人已經(jīng)在重新考慮今后的打算,因此,看到從不參與黨爭的楊善都已開始站隊,并未覺得有何不妥。
朱祁鈺心中暗道,既然這老家伙如此識相,自己也該表示表示。
“土木堡一戰(zhàn),我軍主力盡失,六部官員空出三成之多,這些空缺需盡快補充,吏部拿個章程出來,交由內閣和都察院復核?!?/p>
眾人再次沉默,今日要議的第一件大事,不是該如何迎回皇帝嗎?
可是,眼下這空缺……
郕王這番話若是細細去琢磨,里面還是有些門道的。
比如剛剛提及的禮部尚書胡濙,如果真的告老還鄉(xiāng),那么,楊善作為禮部左侍郎,自然是接任尚書的不二人選。
言外之意,升遷的機會就擺在你們眼前,誰跟我混,我就給誰升官!
看到眾人蠢蠢欲動,吏部尚書王直忍不住了。
“啟稟殿下,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迎回皇上,其他事可以稍后再議?!?/p>
朱祁鈺心中暗暗冷笑,是啊,你已經(jīng)是吏部天官,再沒有晉升的空間,你當然不急。
我就不信,別人也不急!
群臣之中,戶部左侍郎陳循站出來:“臣附議!”
朱祁鈺開始皺起眉頭,剛剛似乎忘記了一件事,自己能給的,孫太后也能給。
這些官員繼續(xù)站孫太后,并不影響升遷。
而且,如陳循此人,不但是戶部左侍郎,還是內閣成員,晉升為戶部尚書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p>
“臣附議!”
“臣附議!”
在王直和陳循身后,陸續(xù)有人站出來。
朱祁鈺的臉色慢慢變得陰沉,看來,想要扳倒孫太后,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稍有不慎,自己這個監(jiān)國反而不保。
突然,有人嚎啕大哭:“皇上受辱,我等豈能心安,唯今只能傾盡所有,迎回皇上,還請殿下定奪!”
其他人聞聽此言,亦是紛紛落淚,不多時,朝堂之上竟然哭成一片。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親朋摯友戰(zhàn)死在土木堡,偌大的朝廷淪落至此,實在讓人心寒,多日積郁的苦悶得以宣泄,哭起來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許久之后,眾人宣泄的差不多了,嚎哭聲才漸漸停止。
陳循繼續(xù)說道:“瓦剌也先派來使者,要求朝廷以金銀相贈,可迎皇上還朝?!?/p>
朱祁鈺問道:“也先要多少錢?”
“黃金百萬兩,白銀五百萬兩,絲綢五十萬匹,棉布一百八十萬匹,糧食兩百萬石,還有生鐵,茶葉……”
陳循報出一大串數(shù)字,除了金銀布匹,其他的全都是戰(zhàn)略物資。
朱祁鈺心中暗自發(fā)笑,這些贖金是要把整個大明朝搬空,問題是,你真的送出去贖金,人家會放人嗎?
“陳侍郎,國庫所剩幾何?”
“回殿下,皇上親征之時,國庫已經(jīng)所剩無幾,若想籌集這筆贖金,需在全國征納?!?/p>
“如此說來,想要贖回皇兄,需要舉全國之力?”
陳循說道:“戶部已經(jīng)做過清算,只需加征一筆餉派,三個月之內便可……”
“不可!”
眾人循聲望去,說話之人乃是兵部左侍郎于謙。
朱祁鈺忍不住眉頭一挑,能夠幫自己分憂的人出現(xiàn)了。
于謙目光堅毅,說道:“瓦剌人狼子野心,如果交了贖金,也先必定食言,決計不會輕易送皇上回朝!”
陳循不滿道:“于侍郎,你要棄皇上于不顧?”
“陳侍郎,我們做事要考慮后果,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
“那你說該怎么辦?”
“打!”
“打誰?”
“當然是打瓦剌,只有打退瓦剌,才能迎回皇上!”
“說得輕巧,三大營損失殆盡,京師兵力空虛,拿什么打?”
“沒有兵,那就調兵,山東有二十萬備倭兵,可先行至京師備戰(zhàn),然后從各地衛(wèi)所征調兵馬,只要京師還在,大明就在,瓦剌人必?。 ?/p>
陳循皺眉道:“國庫無糧,就算調來兵馬……”
“通州太倉有糧,南京國庫有糧,江南各地都有糧,戶部能想到加征餉派,為何不能把這些物資用在前線?”
于謙的語氣非常強硬,陳循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反駁。
這時候,吏部尚書王直說道:“皇上畢竟在瓦剌人手中,如果開戰(zhàn),瓦剌人惱羞成怒,害了皇上性命,我等豈不是成了不忠不義之輩?”
于謙搖了搖頭,說道:“王尚書此言差矣,并非我等尋求開戰(zhàn),而是瓦剌人已經(jīng)打過來了!”
王直疑惑道:“于侍郎此言何意?”
于謙說道:“兵部已經(jīng)收到消息,瓦剌部主力雖被阻隔在居庸關外,但是,阿剌知院已經(jīng)率一路人馬繞道山西,直指中原腹地,其意圖很明顯,就是阻斷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的援軍,韃靼部脫脫不花陳兵遼東,諸位還沒看明白嗎,若三路兵馬完成合圍,京師朝不保夕!”
此言一出,殿上喧嘩聲一片。
本以為瓦剌人沒有急著進攻,是準備和大明和談,索要贖金。
現(xiàn)在經(jīng)于謙一分析,原來人家的目標根本不是那些金銀財物,而是整個天下!
“啟奏殿下!”
群臣之中,又有一人站出來,乃是翰林院侍講徐珵。
“臣夜觀天象,見北方天狼星耀,奪紫微帝位,天狼謂之災禍,稽之歷數(shù),乃天命已去,惟南遷方可紓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