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春枝》 章節(jié)介紹
知許是大家熟知的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耳熟能詳,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小說《折春枝》?!墩鄞褐Α返?章主要內容:13.“皇帝命不久矣,我會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你。”他愣了一下,問我,“那你呢,你要去哪里?!蔽覇?,自然是做我一直以來想.........
《折春枝》 第4章 尾聲 在線試讀
13.
“皇帝命不久矣,我會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你。”
他愣了一下,問我,“那你呢,你要去哪里?!?/p>
我嗎,自然是做我一直以來想做的事。
趁著皇帝沉睡,我備轎出發(fā)去見我的叔公。
到了宮外我才直觀感受到什么叫民不聊生。
哪怕是在京城,隨地可見瘦骨嶙峋的百姓啃著樹皮。
家里的活物已經(jīng)吃光了,他們不得不來到外頭找吃的。
而我出行的轎子自然與他們格格不入,若不是周圍站著一排侍衛(wèi),我怕是會被拉下去。
好不容易到了城外我關押叔公一家的地方,卻因為難民太多導致前行受阻。
不得已我只好下轎行走,斂去身上華貴的東西。
沒走幾步,一個小女孩撞了上來。
她清澈的瞳孔中布滿哀求,小聲祈求我,“我看見姐姐是從那頂轎子下來的?!?/p>
她用那雙臟兮兮的小手指著不遠處,消瘦的臉頰幾乎看不出半點肉。
“這里的人想要欺負姐姐,我知道這里有一條路沒有人?!?/p>
她很聰慧,拉著我的手做起交易來,“姐姐給我一點吃的,我立馬帶姐姐走。”
原本我想抱著旁觀者的角度,可我在她身上看見曾經(jīng)的我,那個努力想要活下去的影子。
我把她帶到無人的角落,分了一些吃食給她。
她帶著我七拐八彎,來到一間茅草屋。
里面躺著兩個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失去了行動能力,吸入三口大氣只呼出一口。
小女孩小心翼翼把東西到他們嘴里,說明了情況后就帶我離開。
“那是你爹娘?”
“嗯。”
小女孩的話并不多,我也沒有多問。
能給她一些吃食已經(jīng)是我能做到最優(yōu)的程度的。
拜別小女孩后我繼續(xù)朝院子里走去。
叔公一家已經(jīng)奄奄一息。
見到我的那瞬間卻還是掙扎著起身,怒罵我是個妖妃。
“你居然毀了我女兒,我要跟你拼了。”
“當時應該把你也一起殺了,留著你就是一個禍害?!?/p>
14.
我把手指抵在唇間,笑意蔓延到眼睛里。
“叔公怎么這么講?!?/p>
“你能有今天,歸根到底還是當年種下的果。”
“是你貪心不足,明明已經(jīng)只手遮天還不滿足。”
我攏了攏身上的衣裳,示意周圍的仆人搬來一個牢籠。
“叔公不是喜愛看賞嗎?今日便由你做一回主角吧?!?/p>
籠子里關著兩只發(fā)情的野獸,它們目露兇光,唇齒的口水流淌到地上來。
“沈枝意,你到底是不是人?”
“我可是你叔公。”
我素手輕抬,清脆的掌聲便從我指尖蔓延而出,“說得好,叔公。”
“倘若你還記著我們那點可憐的親緣,當初為何對我趕盡殺絕?!?/p>
“叔公,請享受你的世界?!?/p>
我在他的臭罵聲中走出門去。
很快屋里就響起男人的嘶吼聲。
出門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村落被一大批官兵圍起來,不許任何人進出。
看樣子掌權人順利更替了。
只是我不解他們?yōu)槭裁慈绱酥匾曔@個小地方。
不過很快我就知道了。
叔公隔日便口吐白沫,我心中升起一抹不好的預感。
于是我讓鎮(zhèn)守這里的士兵見我,剛一見面,我迫不及待想證實自己的猜想。
“這里,是不是有瘟疫?”
士兵低著頭,像是下定什么決心,才緩緩點頭。
“新帝剛登基便發(fā)現(xiàn)此處有異,我們這才知道這里瘟疫盛行?!?/p>
“只不過現(xiàn)在政權不穩(wěn),新帝下了命令不可宣揚?!?/p>
他猶豫了幾下,對我行了一個大禮,“娘娘還是早些離去了好。”
說完他退了下去,只剩下我一人。
我想到之前見過的小女孩,心中有些擔憂。
剛想著見一見她,腦中一片眩暈。
我想,那個小女孩大概活不久了。
15.
憑著幾分經(jīng)驗,我能大概判定我也染了瘟疫。
現(xiàn)在只是輕微的,若是沒及時得到治療怕是會病入膏肓。
和我有過接觸的,只有那名女孩。
我正扶著頭休息,門口出現(xiàn)一道小小的影子。
不同前幾日的健壯,小女孩這時候已經(jīng)蒙上幾分死色。
她顧不上自己,見到是我立馬跪在門口,重重朝我猛磕幾個頭。
“求大人久久我爹娘,讓我做什么都可以。”
“你求錯人了,我是個自私無情的人?!?/p>
如今我都自身難保了,怎么會去管無關緊要的人。
“大人不是這樣的人。”
“那天大人明明可以讓仆人帶路,卻還是給我機會?!?/p>
“大人,你是好人。”
好人這兩個字讓我一陣恍惚,我多久沒聽過這兩個字了。
妖妃這個頭銜我頂了好久,久到我都忘記了,我曾經(jīng)也是個良善的人。
我扶起她,跟著她走了一趟。
看到女孩雙親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回天乏術了。
不止是他們兩個,整個村子的人都活不了。
所以這也是新帝為何只派人鎮(zhèn)守,防止擴散。
而不是派人來救治。
在女孩滿是希冀的眼光下,我搖了搖頭。
望著滿村生不如死的百姓,我忽然想做一件事。
新帝不敢放棄整個村子的人,是害怕不得民心。
可這樣耗著,痛苦的還是百姓。
那么這壞人就留給我來當,臭名由我背負。
我這一生做過妖妃,做過自私的復仇者,可我還沒做過沈枝意。
建昭一年,城郊夜里起了一場大火,無情的山火燒了一整夜,最后一整個村子的人葬身火海。
后人傳,是妖妃見大勢己去,拉了一整個村子的人陪葬。
天橋上有一個說書先生,卻日日說著相反的版本。
他說妖妃無罪。
人們靠近他,還能聽見口中反復念著一個名字。
“沈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