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神劍》 章節(jié)介紹
想入飛飛的這部小說《洪荒神劍》,前慢后熱,之后漸入佳境。陳曉默張雅菲人物個性鮮明,情節(jié)設(shè)計巧妙,邏輯合理,三觀純正,適合靜靜品讀!該小說(第二章四百年前的對決)內(nèi)容介紹:天地間仿佛分為了兩個世界,一半暗如地獄,一半亮若天堂。其間狂風大作,飛.........
《洪荒神劍》 第二章四百年前的對決 在線試讀
天地間仿佛分為了兩個世界,一半暗如地獄,一半亮若天堂。其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兩件洪荒神兵的對決,僅憑其強大的真氣流,就足以將許多道行不高的人震得吐血。
通天真人一邊組織眾人將傷者抬走,一邊緊張地注視著天空,空中刀光劍影,流光溢彩,一黑一白兩道光芒飛來縱橫,每一次相撞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真氣流,就連道法最高的通天真人都有些吃不消了。
但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看出,劍圣和血魔雖然都持有神劍,但血魔的真氣卻比劍圣更強,幾乎要將劍圣完全壓制住。面對血魔的進攻,劍圣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劍圣,你就只有這點本事嗎?我可是只用了三成的功力!”血魔大聲嘲笑道。
劍圣從小便是師門里的佼佼者,今日卻受到這般奚落,心中甚是不滿,當下便使出了絕招。
“一氣化三清!”劍圣放開手中的凌霄劍,任其漂浮在自己的胸前,然后他雙手結(jié)印,口中念念有詞。待他誦咒完畢的那一刻,左右兩側(cè)忽然各閃出兩道光芒來。那光芒起初極亮,然后逐漸變暗。光芒之中,一張張面孔漸漸清晰,一個個身體漸漸形成。在四道光芒散去的那一刻,四個同劍圣相貌完全相同的人也出現(xiàn)在血魔面前。而每個劍圣的胸前,都凌空立著一把凌霄劍。
血魔微微驚詫,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奇怪的招式,在他停滯的片刻,五個劍圣已經(jīng)布好陣型,分居血魔的五個方位,成五角星法陣。
五個劍圣各自擺出不同的姿勢,手中仙劍或刺天,或指地,或斜揮,口中法決,手中法印,亦是各不相同。隨著他運功的深入,周遭的世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雷地火,祥和的人間在頃刻間化為一個恐怖的煉獄。
“著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五行伏魔大陣’?”一個天山派年輕弟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道,因為劍圣此刻的力量,是他窮極一生都難以達到一成的。
通天真人也是緊張地注視著劍圣的一舉一動,但他的眼神里除了驚嘆,更多的卻是喜悅。劍圣作為他的徒弟,經(jīng)過百余年的歷練,已經(jīng)遠遠地超過了他,而這個由他自創(chuàng)的五行伏魔大陣,威力巨大,五個劍圣分守五行,每個人掌握此屬性中最強的招式。五行成五式,此五種招式也就是后來天山派的獨門絕技——天山五式!
五行伏魔大陣既成,五種最強招式蓄勢待發(fā),劍圣更不遲疑,五角星大陣在空中兩亮起,陣起運而劍垂落,劍垂落而誅妖魔。五種最強招式所迸發(fā)出的巨大威力一齊向血魔涌去。水、火、風、雷、土,五行齊出,欲將血魔打入九幽地獄。
“獨孤九劍第六式?情有獨鐘!”血魔大聲喝道,只見他雙手握劍于胸前,兩個巨大的且如洪鐘般的黑光護罩倒扣在一起,將血魔完全罩在了里面。兩個鐘形護罩無縫對接,并融合形成一個護罩,這就是血魔的絕對防御!
伴隨著一聲巨響,天地巨變,五行五式齊出,水火風雷土湮滅萬物,血魔的鐘形護罩亦被擊成了碎片。但血魔卻是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在護罩碎裂的那一刻,他的雙手開始結(jié)印。
“獨孤九劍第七式?萬劍齊發(fā)!”血魔舉劍刺天,無數(shù)黑色劍氣立刻聚集在赤霄劍周圍,并逐漸演化為萬千把利劍之形態(tài)。劍之威力集于劍鋒之上,劍鋒朝下,意欲蕩平凌云峰。
下一刻,赤霄劍向下疾揮,萬千劍氣鋪天蓋地地朝凌云峰涌去。劍圣心中大亂,急忙將手中的凌霄劍拋入空中,催動真氣,以凌霄劍為引結(jié)起一個巨大的護罩,將凌云峰護于其中。
無數(shù)劍氣激蕩在護罩之上,迸發(fā)出強烈的真氣流,就連巍峨的凌云峰也在不住地顫抖!
劍圣終于支撐不住,吐出一口鮮血,然后跌落在地。通天真人急忙將劍圣扶起,進行救治。
“師父,劍易出而情難絕,情在我心已根深蒂固,故我實難發(fā)揮出凌霄劍最強大的威力?!眲κッ媛稇M愧之色。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通天真人長嘆一聲,道:“天下之愛是為大愛,個人之愛是為小愛,有人為了大愛而舍棄個人,有人為了小愛卻要背離天下。人各有志,我不強求于你?!?/p>
通天真人話音剛落,就聽到一陣急促的喊聲:“師父!師父!”通天真人轉(zhuǎn)身看去,原來是自己的徒弟濟宣,當下便問道:“濟宣,何事如此驚慌?”
“師父,您方才讓我與眾師兄弟一起保護冷月師姐。當冷月師姐聽說劍圣師兄被打得吐血之后,她面露悲傷之色,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下定決心,要以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全天下的安定,遂自殺而亡,”濟宣說著,將一個盒子遞給劍圣,并道:“我與師兄弟們攔不住師姐,只得遵從她的遺囑,將她的首級斬下交給劍圣師兄!”
劍圣顫顫巍巍地接過盒子,慢慢地掀開盒蓋,他多么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但當揭開蓋子的那一刻,他哭了。
里面是冷月的頭顱,如假包換,還有一張紙條,是冷月的字跡,上面寫著:“天山大會初相見,君情妾意天橋畔。天下之難皆我難,不負卿來赴黃泉。愿君珍重!冷月?!?/p>
“??!”劍圣將紙條緊緊地攥在手里,仰天長嘯,淚水從他的臉頰滑落,顆顆晶瑩,滴在那凌霄劍之上。
那是傷心的淚水,那是絕望的淚水!
那一刻,他心若死灰!
那一刻,他肝腸寸斷!
凌霄劍上忽然騰起強烈的光芒,白光激蕩,照耀人間,更勝剛才數(shù)倍。這或許就是凌霄劍真正的力量吧!
劍圣放下盒子,將紙條放入自己的懷中。此時此刻,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眼中亦是空洞無比。他大喝一聲,從地上拔出凌霄劍,騰起五色祥云飛入空中。
通天真人一直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不過這一刻,他欣慰地笑了。冷月為了天下而犧牲自己,所以這一戰(zhàn),劍圣定會取勝。
果然,劍圣像變了人似的,道法大增,招招取對方之性命。血魔心中大驚,叫苦不迭,只能使出自己最后的絕招。
“獨孤九劍第九式?獨孤滅世!”血魔舉劍刺天,那赤霄劍忽然變作一把沖天巨劍,足有萬丈之高,似要捅破蒼穹,摧毀大地。
通天真人驚恐萬分,若是這一劍斬下,不僅天山一脈,就是方圓千里,恐怕都不會留一個活口。而此刻,他也只能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劍圣的身上。
劍圣的臉上依舊沒有任何表情,他眼中無光,像是一具失去了靈魂的軀殼。立劍于胸前,手虛空畫圓,舉劍刺于天,光芒涌如泉。劍圣做完了所有的動作,天山六峰之上忽然亮起了各色的光芒,齊匯于凌霄劍之上。凌霄劍上的光芒不斷擴大,最后竟也有萬丈之高,大有超過赤霄劍之勢。
“凌霄劍氣!”劍圣大喝一聲,揮劍斬下,血魔亦毫不猶豫地揮出赤霄劍。那一瞬間,耀眼的光芒遮蓋了世上的一切,強大的真氣流湮沒了世間萬物??罩袃扇艘巡灰娏僳櫽埃呏皇O潞艉舻娘L聲。
剎那間,眾人仿佛以為自己已經(jīng)死了。
云飄遠,風消散,雨墜落,心凄涼。
空中沒有了劍芒,沒有了殺戮,一切歸于平靜,仿如夢幻。
“封印術(shù)?五行封??!”劍圣一聲清喝,如鬼魅般繞至血魔的身后,血魔此時已經(jīng)筋疲力盡,無暇躲避。
相傳以“化魔大法”修煉而成的魔是不死之身,唯有魔自己主動放棄生命,其元神方可滅,神滅而身死。但歷萬劫而成魔的人又怎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劍圣深知這一點,所以便用五行封印之術(shù)將血魔永遠地封印在了凌霄劍中。若將凌霄劍永久封印,不使旁人接觸它,血魔將永世不得翻身。
血魔終于被封印了,但他的魔血卻將凌霄劍的劍身完全染成了紅色。
赤霄劍失去主人,如一顆流星般飛向南方,不知所蹤。
劍圣在空中默誦法咒,然后猛揮一劍,凌霄劍上立刻爆發(fā)出強烈的光芒,只聽得劍圣大喊一聲:“散!”瞬間有十道光芒從凌霄劍中飛出,飛去了不同的方向。光芒散去,劍圣的手中只剩下一根再普通不過的天山刺,但刺身卻被通體染成了紅色。天山刺是每個天山派弟子的入門法寶,在沒有煉成更強的法寶之前,每個天山派弟子只能使用天山刺。
待劍圣落回地面,通天真人上前一步,激動地叫了一聲:“濟終!”劍圣擺擺手道:“師父,為了分散血魔的力量,防止他重生,我已將凌霄劍摧毀,其上的十塊碎片已分散到了十個不同的地方?!眲κフf著,舉起手中的天山刺,大喝一聲,大量真氣流入天山刺,紅色的天山刺在真氣的蕩滌下,逐漸恢復(fù)了原來的玄青色,但那刺身上的十個孔洞卻是格外醒目。
“凌霄劍氣乃凌霄劍最強之招式,我已在天山六峰上分別注入了不同的真氣,即凌霄劍氣,若他日天山有難,師父可以用您的五行誅魔劍喚出隱藏在天山六峰中的凌霄劍氣,自當誅神滅魔,所向披靡?!眲κゾ従徴f道,“但此法只可使用三次?!?/p>
“濟終,你……”通天真人哽咽道。
“師父,在打開盒子的那一刻,我的心已經(jīng)死了,心死情絕,對這紅塵再無留戀,我馬上就會去陰曹地府與冷月相會?!眲κケ瘣淼?,看來他去意已決。
通天真人急道:“濟終,其實……”
突然間,陳曉默感覺自己的腦袋嗡得一聲,胸口竟出不上氣來。他急忙從床上坐起,猛喘兩口氣,氣道:“哼,我今天一定要把這個夢做完。”說罷,他他用被子蒙住頭,又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這已是最后一個畫面,劍圣兩眼通紅,墜入了懸崖,他的胸口不知何時已染成了一片紅色……
他流淚了,眼神中充滿了怨恨與絕望。風兒輕輕吹過,天地仿佛靜止了一般,他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嘴里不住地念著一個名字:“月兒……”
陳曉默“唰”地從床上坐起,心中大為不悅。待心情稍稍平復(fù),他又慢慢躺下,卻久久無法入睡……
陳曉默,現(xiàn)代世界一名普通的高三學(xué)生。方才的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個夢,從他記事起,這個夢便一直伴隨著他,他也不記得自己到底做了幾遍相同的夢,但每次夢到一半,他都會從夢中驚醒,等到他再次入夢時,夢已近尾聲。所以這許多年來,他的夢始終有一個片段是空白的,劍圣后來究竟遭遇了什么,他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