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帝婿》 章節(jié)介紹
如果說今年哪部男頻小說最火,小編力薦這部由公子許執(zhí)筆的小說,名叫《史上第一帝婿》,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小說《史上第一帝婿》第6章內容簡要:“關中災情已是極為嚴重,每一天都有百姓凍死餓斃,而江南運來的救災錢糧久久不見蹤跡,卻是怎么回事?!碧?........
《史上第一帝婿》 第六章 在線試讀
“關中災情已是極為嚴重,每一天都有百姓凍死餓斃,而江南運來的救災錢糧久久不見蹤跡,卻是怎么回事。”
太極殿。
李世民怒目看向滿朝文武百官。
“啟稟陛下,渭水冰封,黃河塞川,現如今運輸錢糧只有陸路可行。
如今大雪封道,導致路途延緩。
懇請陛下敦促各路府道不畏艱險,早日將錢糧運抵關中……
同時派出御史監(jiān)督,若有畏難不前、貽誤災情者,重懲不貸!”
房玄齡出班奏道,嗓音極其沙啞。
老宰相連日操勞,體力早已不支,加之天氣嚴寒、內心擔憂災情很是焦灼,已是病了多日。
杜如晦早亡,如今稱得上“股肱之臣”的,也就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了。
李二連忙囑咐侍衛(wèi)給房玄齡拿上毯子和凳子,讓他坐下,心底有些憂愁。
此時一位大臣出班啟奏:“房相所言甚是,然情況如此,即便再是敦促,救災錢糧一時半刻也無法到達關中。
眼下最急之事,乃是盡快安撫關中日漸不平的民意,否則一旦民心不忿,社稷危矣……”
李二抬眼一看,卻是治書侍御史劉淚。
李二說道:“劉卿有何良策,說來聽聽?!?/p>
劉淚說道:“陛下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代表陛下巡撫關中諸縣,視察民情、整治貪鄙,如此一來,即能體現天子之德,又能安萬民之心?!?/p>
此言一出,滿堂皆靜,大家的目光唰的一下都集中到李二臉上。
劉淚此人,乃人所共知的魏王鐵桿嫡系,每每為替魏王爭奪權力而上書。
此時提出這個皇子巡撫關中諸縣,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誰都知道,巡視災情這種差事,最容易收獲民心。
有了民心,一個皇子就有了爭皇位的資本啊。
太子在陛下心中逐漸失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則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被廢,哪個皇子會被立為儲君?
毫無疑問,陛下同文德皇后的嫡子、太子同父同母的兄弟、才思敏捷固寵于陛下的魏王李泰,是最大的可能!
大家心里都明白,陛下一直都有易儲之心,接下來就看陛下定奪了。
若是不允,則境況不明,此時還將含糊下去。
若是答允,則可視為陛下心意已決,易儲之日不遠矣!
如此關鍵時刻,誰敢多言?
這可是拿自己的身家前程當賭注了。
若是魏王順利登基自然是從龍之功,可若是魏王沒能成功上岸,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不將其視為眼中之釘肉中之刺,除之而后快?
李二一臉陰沉,說道:“依愛卿所言,應該由哪位皇子代朕巡撫關中?”
此言一出,眾臣都是倒吸一口冷氣。
房玄齡大急,噗通跪在大殿上,大聲說道:“陛下三思,此舉太過草率,恐怕惹得朝中動蕩,天下不安……”
自古以來,易儲之事牽連太廣,莫不惹得人心慌亂。
眼下正是政治關中災情的時候,貿貿然傳出此等風聲,天下人會怎么想?
長孫無忌也出班奏道:“陛下三思……”
當即又有多人站出來,奏請陛下三思。
李二卻面無表情:“諸位愛卿稍安勿躁,朕自有計較?!?/p>
殿中紛亂這才稍止。
劉淚眼見機不可失,遂朗聲說道:“魏王殿下德才兼?zhèn)?,在民間風評甚好,又是太子殿下的親兄弟,微臣以為,魏王殿下乃是最佳人選?!?/p>
房玄齡大聲說道:“太子乃國之儲君,此等巡撫天下之事,自應太子出面,劉淚你到底安得什么心,才出得如此亂國之策?”
房玄齡倒不是非得要支持李承乾,也不是多么討厭李泰,他只是天然的站在太子一邊,誰是太子,誰就是儲君,我就支持誰。
放著太子在一邊,你讓李泰滿天下代天子巡幸,這部明擺著告訴全天下人,陛下要易儲嗎?
天下不亂都怪了!
御座之上的李二,看著吵吵鬧鬧的朝臣,面沉似水,一言不發(fā)。
誰也不知他到底想什么。
這時,岑文本走出班列,躬身施禮,手中勿牌再次高高舉起:“臣有本奏!”
李二陛下陰著臉:“速速奏來!”
岑文本朗聲說道:“若是魏王代太子巡撫,則必將謠言四起,于魏王清譽難免有損,臣下不忍見之。
微臣建議,懇請陛下將關中諸縣分隔成幾個區(qū)域,命所有成年皇子各負其責,分派一處區(qū)域,安撫民心。
可以觀其績效,互相比較之下以定優(yōu)劣?!?/p>
此言一出,眾人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成年皇子除了那幾位,還有誰???
不就剩一個吳王李??!
這岑文本是在為吳王李恪謀福利啊!
房玄齡搖頭輕嘆:“高啊,真的高!”
岑文本并不直接抬出吳王李恪,因為李恪雖有賢名,然則并不為陛下所喜。
無論是否易儲,都不會有李恪的份兒。
他高就高在先把魏王李泰樹成靶子,這個時候再抬出吳王李恪。
成了,本來無望聚攏聲望的吳王李恪就憑空得到一個原本根本沒有的機會。
不成,原本就沒有吳王李恪什么事兒,自然一點損失都沒有。
事已至此,決定權只在皇帝手中。
但見御座之上的李二長長的出了口氣。
“準奏!”
.....
“岑文本,這個老東西,本王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魏王府邸。
書房里一片狼藉,魏王李泰滿腔怒火,摔砸著周身的一切。
李泰今年十八歲,卻是腰寬肚闊、肥碩不堪。
臉上的肥肉將一張原本清秀的臉龐擠得有些走形,五官聚在一處,很是滑稽,之余只余一雙眼睛精芒閃爍。
他內心不滿,這次機會多好啊。
只要能夠代太子巡撫關中諸縣,就等于事實上形成了同太子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的勢頭。
然后略加引導民意,輔以朝中重臣策應,加上父皇寵信,大事可成矣!
結果呢?
全都特么叫岑文本那個老貨給攪和黃了!
雖說依然有機會巡撫關中諸縣,但同樣還有吳王李恪、齊王李佑、蜀王李愔幾位親王。
大鍋飯攪馬勺,和自己獨得頭籌,那性質能一樣嗎?
李泰越想越生氣,一股火氣憋在胸腹,發(fā)泄不出來,臉色愈發(fā)猙獰。
劉淚心里很是自傲,作為一個沒什么實權的尚書右丞,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極限,就差那么一點點就成功了。
這表現足以讓魏王殿下記得這份功勞。
不過對于魏王的氣憤,劉淚卻有些沒辦法。
畢竟人一直憋著會壞的,發(fā)泄出來才能好。
就在這時。
“王爺心情不好,多有失禮,劉先生多多海涵?!?/p>
一個身著絳紫色宮裝、云鬢鳳釵的女子走進來。
劉淚躬身施禮,受寵若驚:“臣見過王妃。”
“先生”兩字出口,那便是推心置腹倚為心腹了,說明自己這步棋下對了。
魏王妃姓閻,名婉,出身關隴士族閻家,工部尚書閻立德之女。
她有個叔叔在后世很有名,《歷代帝王圖》的作者,著名畫家閻立本。
魏王妃人如其名,溫婉柔順。
畢竟出身名門,家教良好,此等小小的籠絡人心的手法,當然是手到拈來。
魏王妃示意身后的宮女:“都收拾干凈了,吩咐廚房整治一桌席面,晚上留劉御史吃頓便飯。”
劉淚連忙道:“不敢勞煩王妃,微臣……”
李泰抬頭,瞪著他吼了一嗓子:“叫你留你就留,王妃說話不好使啊?”
“呃……”
劉淚被李泰這一句給嗆得差點噎死:“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魏王妃沖著劉淚微笑一下,說道:“劉御史且陪殿下稍坐?!?/p>
說罷,領著一眾宮女一起退去。
“老劉啊,你說說,此事可還有轉圜余地?”
發(fā)完火,李泰開始琢磨起正事兒來。
劉淚嘆了口氣,說道:“只怕是木已成舟,陛下金口御言,豈能說改就改?”
李泰當然知道此理,可知道歸知道,心里就是不甘。
劉淚岔開話題,故作神秘道:“不過,此事雖不可更改,卻仍有可供操作的余地……”
李泰聞言大喜:“計將安出?”
劉淚笑瞇瞇說道:“今日散朝之后,陛下單獨將微臣留下,囑咐微臣負責諸位皇子巡撫關中之事?!?/p>
李泰霍然站起:“可是由你分配諸王巡撫之地?”
劉淚呵呵笑道:“正是,微臣替殿下選了一個地方,藍田縣!
給吳王殿下則選了新豐縣!
藍田抵近長A縣中富庶,此次災情最淺,殿下振臂一呼,士紳富賈捐錢捐糧必然踴躍。
而新豐位于驪山腳下,渭水之濱,緊扼渭水河道,雖然也稱得上富裕,但是縣內碼頭林立,雇工上千,全國各地的商人匯聚此處,人口成份繁雜。
吳王殿下雖然素有賢名,但是要從商人口袋里掏錢淘糧,豈是易事?”
劉淚得意洋洋的說道。
李泰哈哈大笑:“干得好,如此一來,最后定然是本王的成績好!
這次,本王不但讓老三大敗虧輸,更要讓父皇和滿朝大臣意識到,我李泰才是能力卓著的那一個!”
劉淚適時吹捧道:“殿下天時、地利、人和皆得,可謂天命所歸,何愁大事不成?”
李泰一臉亢奮,起身道:“今兒心情好,走,咱倆去醉仙樓喝花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