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大昏君》 章節(jié)介紹
《絕世大昏君》的作者趙家小弟是一名新生代作家,但他的寫作手法毫不青澀,而是得心應手,爐火純青,不禁令人嘆為觀止!《絕世大昏君》第10章主要內(nèi)容:太極殿上?;饰豢湛杖缫?,旁邊卻有一位置已經(jīng)坐上了人。此人頭戴九旒冕冠,腰間別劍。整個朝堂之上除了.........
《絕世大昏君》 第十章 火藥味十足 在線試讀
太極殿上。
皇位空空如也,旁邊卻有一位置已經(jīng)坐上了人。
此人頭戴九旒冕冠,腰間別劍。
整個朝堂之上除了皇帝,只有他能帶劍入朝,與天子同坐。
他便是當今寧王,唐槐!
唐槐年齡不過五十,本來便是將領出身的寧王,顯得精氣神十足。
而此時的朝堂,已經(jīng)開始交頭接耳,好不嘈雜。
唐槐閉目養(yǎng)神,對此仿若無視。
許久不見皇帝身影,寧王世子唐初陽倒是有些站不住了,徑直走向王位。
“父王,皇帝現(xiàn)在還不出現(xiàn),他顯然是在怠慢父王!”
唐初陽一臉的怒容。
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蕭據(jù)會有什么下場了,沒想到卻遲遲不上朝。
唐槐瞥了唐初陽一眼,輕聲呵斥:“急什么?該急的人是皇帝,而不是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
唐初陽十分畏懼父王威懾力,趕緊低頭。
“奇怪?!?/p>
唐槐有些疑惑的看了看文臣方向。
“楊向山與鄧書雙跑哪去了?上朝之日,居然不見六部首臣,成何體統(tǒng)?”
“兒臣也納悶!”
唐初陽回答道。
“自從前幾天他倆進宮諫言回府后,就一直抱病在家,誰也不見?!?/p>
“他倆會不會......被查了?”
之前就傳聞皇帝要徹查貪腐之事,這讓唐初陽開始擔心起來。
“哦?”
唐槐本能的感覺到了一絲危機感,挑了挑眉。
不過很快,唐槐便打消了這份顧慮。
這兩人是唐槐親手提拔上來的朝中心腹,更是位極人臣,六部首領,即使當今皇帝想要讓他們死也沒有那么容易。
皇帝就算是真的想要對唐家出手,也應該先拿些小魚小蝦來開刀。
上來就動這兩個根深蒂固的老臣,實在是很愚蠢!、
而且......皇帝哪來的人可以去干這件事情?
朝中能臣,幾乎全是唐家派系!
或許,他倆真的是感染了風寒吧?
“陛下到!”
“貴妃娘娘到!”
殿外太監(jiān)尖喝,讓朝堂瞬間寧靜下來。
貴妃娘娘?
就是那個剛晉升的妖妃?
她居然......也跟著皇帝來上朝了?
剛才的朝堂文臣武將四處接耳,大多談論的便是這件事情。
這幾天皇帝一直與這個妖妃待在一起,不管朝事。
現(xiàn)在連寧王都回來了,居然還敢?guī)е@個妖妃上朝!
簡直是不把寧王放在眼里啊!
“這個廢物!”
“太猖狂了!他當他是誰啊?”
唐槐雙手已經(jīng)捏成了拳頭,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
“放肆!”
唐槐狠狠的瞪了唐初陽一眼。
“滾回你的位置上去!”
被父王罵了一通,唐初陽只得灰溜溜的走下去。
而唐槐,則是瞇著眼盯著進殿的二人。
蕭據(jù)牽著林碧巧的玉手,緩緩走向皇位。
而路過時那文武百官的神色,早已一一收入蕭據(jù)眼底。
蕭據(jù)沒有絲毫擔心,反而很樂意看到這樣的結(jié)果。
“寧王回朝,可給朕帶來好消息?”
蕭據(jù)坐在龍椅上,笑呵呵的盯向左手邊的王位。
“陛下,本王此次信陽之行,殲滅摩尼教匪眾數(shù)千,擒下匪首二人,不日將進京等候發(fā)落?!?/p>
“可惜摩尼教并未徹底消滅,仍有一部分匪徒流竄在外?!?/p>
唐槐匯報著此次行程,卻根本沒有要站起的意思。
摩尼教?
蕭據(jù)在記憶里搜尋了一下,找出少許記憶碎片。
這個摩尼教是大炎內(nèi)部近幾年興起的反朝廷組織,規(guī)模不小。
此次唐槐前往信陽,便是為了殲滅這個摩尼教。
蕭據(jù)倒是好奇,一個摩尼教,怎會驚得寧王親自出兵?
這其中,怕是有貓膩!
沒有人發(fā)現(xiàn),在寧王提到‘摩尼教’三字時,皇帝身邊的貴妃林碧巧,眼中閃過一絲驚慌。
“寧王辛苦了?!?/p>
蕭據(jù)一臉笑意稱贊。
“邊關(guān)緊張至此,寧王卻能抽出功夫去剿滅一個反炎組織,不得不感嘆寧王神通之廣大啊!”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所有人臉色開始變得奇怪。
皇帝這番話,不是在暗諷寧王不做正事嗎?
果然,寧王唐槐臉色有著些許的變化,不過很快便恢復了正常。
“陛下,本王此次匆忙趕回,正是想要勸陛下停止兵戈,為百姓著想?!?/p>
“邊關(guān)若再起戰(zhàn)事,必將生靈涂炭,這是國之不幸!”
“文武百官均不愿見此行結(jié)果,還請陛下三思!”
寧王哪是吃素之人?
反手便是一頂帽子給蕭據(jù)戴了個嚴嚴實實。
皇帝不是說寧王不顧正事嗎?
寧王直接讓皇帝的行為變成不顧天下蒼生,忽視文武百官,此乃昏庸之行!
朝堂上的大臣們面面相覷,這火藥味兒開始顯現(xiàn)了?。?/p>
“哦?”
蕭據(jù)瞥了唐槐一眼。
“寧王 剛才說,文武百官均不同意朕的想法,可有代表?”
蕭據(jù)此言結(jié)束,頓時便有好幾名文官率先站出。
“陛下,臣乃大理寺卿姚軻,同意寧王觀點?!?/p>
“幽州刺史潘瑟,請求罷兵?!?/p>
“吏部郎中郭敬附議!”
“臣附議!”
......
不一會兒的時間,文官幾乎站出了一大半,看來他們都是寧王唐槐的門生。
而此時的寧王,也是一副穩(wěn)操勝券的樣子。
老狐貍,這是在彰顯他的實力呢!
蕭據(jù)心中冷笑連連。
“陛下,看來百官都不愿意開戰(zhàn),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寧王輕撫胡須,笑瞇瞇的說道。
“寧王,你的眼睛應該沒出問題,對嗎?”
蕭據(jù)卻是一笑,緩緩開口。
剎時,朝堂之上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連寧王的臉色都變得難看,皇帝敢如此說話,簡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陛下何出此言?”
寧王盯向皇帝,目光毫不掩飾其中的狠厲。
“如果寧王眼睛沒出問題,那總不能是連數(shù)數(shù)都不會吧?”
蕭據(jù)絲毫不懼,指向朝堂。
“寧王仔細數(shù)數(shù),站出來附議寧王的愛卿確實有許多,但是,沒站出來的數(shù)量卻是更多。”
“他們沒站出來同意寧王的觀點,不就代表著他們是持反對意見嗎?”
“這就說明,朝堂上認同朕的愛卿更多,不是嗎?”
寧王不由得皺起眉頭。
顯然,在寧王眼里皇帝這是在胡攪蠻纏,但是他卻毫無任何反擊的理由。
“更何況,站出來支持寧王觀點的人,除了寧王外,沒有一人在這件事情上面有能力一錘定音?!?/p>
蕭據(jù)繼續(xù)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