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歷史上的紙張發(fā)展,在唐朝初年,紙張開始傳入朝鮮和日本。
八世紀傳入了阿拉伯地區(qū)。
十世紀到達了開羅,大馬士革。
十三世紀傳入了印度。
十四世紀傳入了意大利。
十六世紀傳入了俄國。
十九世紀傳入了加拿大。
可以說紙張一定會推動科技的大發(fā)展。
當然,科技的發(fā)展造福人類的同時,自然也會讓敵人變得強大。
秦羽才不會傻,他來到這個世界。
怎能讓國外的人,對自己產(chǎn)生威脅呢?
不傳播不說,還要在合適的時候,跟李世民說,讓他進行技術(shù)封鎖,掐外國人的脖子!
這么看來。
接下來,他需要封鎖的可不僅僅是造紙術(shù)。
什么指南針,火藥,什么印刷術(shù)。
工科,農(nóng)科,醫(yī)科,該封鎖的全都不能手下留情!
為了大唐的國力興盛,未來的后世,必須如此。
至于那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的東西。
那就多傳播出去一點。
讓這些糟粕好好腐蝕一下外國兄弟。
紙張造出來了。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改造印刷術(shù)。
華夏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shù),也是璀璨的科技光輝。
最早印刷術(shù)源于道家。
在隋朝,道家印刷經(jīng)文,刻制雕版,繁榮了雕版印刷。
但是直到宋朝雕版印刷才發(fā)展到鼎盛時期。
不過雕版印刷的缺點也很明顯,費工費料不說。
大批量的雕版還不易于存放,容易損壞。
最痛苦的還要屬于,本來雕刻一整個雕版就很費力。
中途刻錯了一個字,還很難改正。
直到宋朝的仁宗時期,才由一個叫畢昇的人改良了印刷術(shù)。
他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shù),大大的促進了印刷史的技術(shù)革命。
活字印刷術(shù)可以重復(fù)利用,反復(fù)使用。
終于讓文化的傳播,從屬于少數(shù)貴族人的特權(quán)發(fā)展到平民百姓家中。
但在唐朝時期,這一切都還是零。
紙張稀缺,印刷水平低下。
雖然已經(jīng)有了科舉制度,可不是很完善,最主要的取士方式還是察舉制!
活字印刷術(shù)出現(xiàn)以后。
一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貴族階層對知識,還有仕途晉升的壟斷。
說起科舉制度,秦羽也是很無奈。
通過幾篇文章,怎么可能找出真正實干的人才呢?
更多的也就是發(fā)掘出一些,只會之乎者也,空談而不務(wù)實的酸文人。
李世民又怎么可能盡攬?zhí)煜掠⒉拍兀?/p>
后來的馬周還有劉仁軌。
那可是哐哐打他臉。
李二當然可稱千古一帝,但他也無法逃離時代的局限性。
早晚要向他推薦涂名制。
他也提前預(yù)料到,想要搞印刷術(shù)還有造紙術(shù),一定會受到士族階層的抵制。
畢竟涂名制,對他們來說如同刨了祖墳。
等于把他們和寒門子弟,放在了一個起跑線。
他們肯定會強烈反撲的。
但秦羽可不會被嚇到。
一切阻礙歷史發(fā)展的東西,都是他秦羽的敵人,他毫無畏懼。
不過要自己制造衛(wèi)生紙的話,雖然理論知識他有。
缺少材料才是關(guān)鍵。
帶著這個難題,秦羽進入了夢鄉(xiāng)。
恍惚間,秦羽感覺自己來到一個不知名的空間,周遭白茫茫一片,只隱約的看到,前面有一個古銅木的類似于書架的貨架子。
他迷迷糊糊走過去。
走近一看,貨架子上面,竟然擺放了幾卷衛(wèi)生紙。
我去,真是想什么來什么,正愁著沒有制造衛(wèi)生紙的材料呢?
這就來現(xiàn)成的了。
想著秦羽就將衛(wèi)生紙從貨架上拿了起來,足足五六卷。
緊接著,秦羽向上看去,只見上面一層的貨架上,還有一些馬鈴薯、紅薯、玉米等作物種子。
我的天。
這些種子可都是后世才從國外傳入到華夏的。
而且正是這些作物的高產(chǎn),讓華夏后來迎來了人口大爆發(fā)。
要是在唐朝就有了這些作物,那還不提前就讓華夏民族擺脫歷史的輪回?!
解決了饑餓問題,剩下的就是征服星辰和大海了!
貨架擺放的很高,秦羽直接踮起腳尖。
把上面的馬鈴薯,紅薯,還有玉米的種子都拿下來,抱在懷里美滋滋的不肯撒手。
天亮了,秦羽醒了過來,起身下床。
下一秒,他驚愕住了。
只見房間地面上,擺放著五六卷衛(wèi)生紙。
還有馬鈴薯,紅薯,玉米種子……
他先確定了自己是不是還在做夢。
然后跑過去把地上的東西都拿起來查看一番。
不是做夢,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也就是說夢中的那個空間也是真實存在的?
那就是老子穿越到這個世界的金手指是嗎?
秦羽差點就跳起來。
這真是太棒了!
紅薯又叫番薯,地瓜,原本是產(chǎn)于南美洲的,明末才傳入華夏,不僅擁有強烈的飽腹感,同時土豆磨成粉,還能做面條,粉條。
在后世,天朝的人口爆發(fā),可少不了紅薯的功勞。
秦羽從空間里拿出的這個,貌似是煙薯25,據(jù)說能夠達到畝產(chǎn)一萬斤!
古代,一斤等于十六兩,所以才有半斤八兩一說。
換算下來,在唐朝算是六千貳佰五十斤。
而換算成古代所說的石,畝產(chǎn)也有90多石。
這產(chǎn)量,堪稱恐怖。
在唐朝,糧食最多畝產(chǎn)也就4石不到。
主要原因是這時候的耕種技術(shù)還不發(fā)達,肥料稀少,又沒有有效的農(nóng)藥,除草除蟲,碰到蝗災(zāi),大面積絕收都是常事。
相信紅薯的到來,一定能夠讓李世民的貞觀年間,就迎來人口的爆發(fā)。
書友評價
這部小說《我,大唐首富,李二想嫁女兒想瘋了》寫的太棒了,一下子就陷入了故事感情的漩渦,幾天來,悲傷著主角李麗秦羽的悲傷,歡樂著主角李麗秦羽的歡樂,我簡直變成了受小說支配的感情奴隸,誰來拯救拯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