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關尺?”
“這不是切脈的三大脈象嗎?”
老爺子不知道李易要問什么。
“那、那你知不知道我們道醫(yī)的老祖是誰?”
李易此刻也有了疑惑,行醫(yī)六七十年的老爺子竟然也不知道寸關尺。
“道醫(yī)的老祖?”
“那就多了?!?/p>
老爺子笑了起來。
“難得你也知道了中醫(yī)的淵源是道醫(yī)?!?/p>
“我們道醫(yī)博大精深,派系更是復雜。”
“像針灸老祖黃帝,內科老祖張仲景,外科老祖華佗,用藥至圣孫思邈,脈祖是扁鵲......”
老爺子說起了醫(yī)學那是滔滔不絕。
將有史以來最具盛名的一些所謂‘中醫(yī)’先輩一一列出。
更是說起中醫(yī)的博大精深。
人力有限,中醫(yī)藥理那是幾輩子都學不完的。
而且越是了解中醫(yī),就越是覺得自己的無知、自身的渺小。
中華一百多年前受外敵入侵。
甚至晚來的八大聯軍也震駭中華民族道醫(yī)的偉大與不可思議。
于是從各方面開始掠奪道醫(yī)的傳承。
因為不知其名,就因為是中華醫(yī)術才被稱為中醫(yī)。
許多傳承也被入侵者掠奪。
尤其是東瀛。
搶走了無價之寶的《黃帝內經》《黃帝外徑》還有華佗的《青囊經》《傷寒論》《神農百草經》等等。
更是將其中的經方注冊成為了東瀛的專利。
原本屬于中華國的經方,如今卻是被東瀛人發(fā)揚光大。
甚至在東瀛任何一家藥店幾乎都是以中藥為主。
美其名曰漢方。
中華國市面上只有六味地黃丸,而東瀛卻是有多兩味的八味地黃丸。
就是當初奪走了許多道醫(yī)的傳承。
而更可悲的是在中華大地,別說是失傳的道醫(yī),中醫(yī)不知何時也已經凋零。
甚至被說成是迷信,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所幸還有一代代人站起來,讓中醫(yī)有了復興的跡象。
李易從醫(yī)科大學畢業(yè),沒有和夢晴一起選擇去醫(yī)院上班,而是跟著爺爺學中醫(yī)。
就是有振興中醫(yī)的想法。
剛才無意中竟然得到神醫(yī)寸關尺的傳承,李易此刻的心中只有一股澎湃之意。
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中醫(yī)的厲害。
“爺爺,你說的這些前輩的確厲害,個個都是大醫(yī)精誠。”
“但都不能和寸關尺相比。”
“道醫(yī)的起源比你說的這些先輩都要早,比神農氏還要早,甚至比歷史所記載的都早。”
李易眼含精光,老爺子不知道寸關尺,但李易卻是可以肯定寸關尺的厲害。
因為單單此刻腦海中的醫(yī)術傳承,各種法門、祝由術。
就完全超越李易想象的奇妙。
幾乎是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怪力亂神。
哪怕已經深深烙印在李易的腦海之中,完全和李易的記憶相融。
李易也依舊感覺到浩如煙海、智慧如淵,不可思議。
尤其是《玄門秘法》中說的引天地之氣、用天地之力。
李易感覺這完全就是小說電視里的修道法門。
“你還沒說怎么突然就會切脈了?還會望相辨證,還有針灸呢。”
老爺子再次看向李易。
“爺爺,我說我是開竅了你信嗎?”
李易搖頭苦笑。
這要是跟爺爺說自己得到了無上神醫(yī)傳承,老爺子怕是要敲打自己了。
“開竅?”
“當真!”
老爺子卻是目光一亮,仿佛相信李易是真的開竅。
而且也只有開竅才說得通。
“哈哈,古有六祖慧能不識半字,一朝頓悟就立地成佛?!?/p>
“你能一朝開竅,或許你也能成為名留千古的神醫(yī)!”
老爺子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易。
中華歷史悠久,一朝頓悟、一語開竅的人自古有之。
而且無一不是曠世奇才。
李易能一下子望相辨證,看好急性腦中風,還能切脈辯理,針灸治好了不孕不育。
行醫(yī)六七十年的老爺子都做不到。
也只有開竅才能說得通。
“爺爺,我先幫你敷藥?!?/p>
李易沒在這方面多做解釋。
“阿易,你是不是還懂得經絡脈穴?我肋骨斷了,被你一按好像就緩解了疼痛。”
老爺子眼神越發(fā)稀異的看著李易。
“是,我是感覺忽然明白了以前書上看到的經脈穴道,辨證病理,還有針灸之術?!?/p>
李易只能將自己得到的神醫(yī)傳承搪塞過去。
“原來是這樣?!?/p>
書友評價
和男朋友分隔兩地,甚是思念,孤獨之余,翻開了這部小說《我真的是神醫(yī)》。原來,那個相思的渡口,是我們必經的地方。雨季過后,你的身影印入我的眼簾,只此一眼,便是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