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承諾一生還,一生幽夢一生談。一生燈下一生苦,一生縱情一生寒。
夢寒深深地知道,既然立了如此大愿,既然皈依我佛,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放棄便是信仰的缺失,我平生一心向佛,拋萬千紅塵之事當追求之?!?/p>
翌日,夢寒辭別修行之地,手拿一缽,身穿百衲之衣,足穿草鞋一路向南走去。
夢寒數(shù)年未曾下得山來。清養(yǎng)、靜修與世人交流甚少,偶而有香客來訪只不過廖廖數(shù)語罷了。
生活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間皆為美好,看不到世人之兇惡,路途之艱險。
夢寒本以為世間皆為善,沒有惡,哪知人世間盡有世態(tài)炎涼。
夢寒被眾僧一路送于山下,在山下十里山門與眾僧合什告別。
眾僧含淚道:“此一路跋山涉水,望多多保重,早日達成宏愿”。
夢寒回敬道:“我本一僧,無欲無求,今曰既然在觀音面前立此愿,當畢生追求之,如若有生之年心愿未了,愿轉(zhuǎn)生來世繼續(xù)完成之”。
夢寒的授業(yè)恩師臨行前囑道:“你這一路,應傳揚佛法,普度眾生,解世間之苦,救黎民之急,醫(yī)百姓之傷,渡該渡之人,佛雖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雖懷仁慈之心,但對十惡不赦之徒不必心慈,”。
夢寒連忙跪拜道:“多謝恩師指點迷津”說罷連磕三個響頭,起身而去。
自打入山以來,還是自己第一次下山,離開眾僧,心里有些難過,雖然研佛多年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真正超凡脫俗又有幾個,此刻只是走在修行的路上……
這正是:
山高水長路不平,
愿以此身換真情。
千難萬險何為懼,
只為佛法不為名。
南行的路有多險,他不知道,南行的路有多遠,他不知道。在他眼里,心里一切皆不為懼,可見信仰是多么重要。信念己成為他的一盞指路的明燈,帶領(lǐng)著他前行著……
下得山來,餐風露宿,餓了找就近人家化些緣,這些百姓平民都很熱情,見僧人化緣也得愿意為僧人做點什么。
越是平民百姓越是純樸無說;越是達官貴族,有錢、有權(quán)、有勢之人雖滿嘴積德行善,確很難拿出真心來,與純樸之民反差之大令老和尚深深體會,不乏其中有些道貌岸然之徒,雖滿嘴仁義道德,確一肚子男盜女娼之輩。
渴了飲山間溪水,困了和衣而睡……
一日,夢寒來到一個村莊,莊名喚作趙家莊,莊上近千戶人家,這在當時也算是城市啦。放在今天近千戶人家也是個小鎮(zhèn)子,既叫趙家莊說明這個村姓趙之人占大多數(shù)。
趙家莊趙姓在當?shù)睾苡忻?,家有馬車百臺,長工百人,良畝千傾,土地分一二三等,既天、地、乾,三塊地。
天字號地也就是土地肥沃,旱澇保收之地近五百余畝;地字號地多為洼地三百余畝;乾字號地為半洼之地四百余廟,無論雨大,雨小,趙家都可旱澇保收。
趕上風調(diào)雨順之年,糧倉近十垛,富足之處可見一般。可見趙家的財力和勢力了。財富堪比今天胡潤排行榜,百名富豪前五名了,雖比上王健林,馬云,馬化騰,也能與李彥宏有一拼了)。
趙家有堂口三百余間(今天的門市或叫網(wǎng)點,取名“三星趙”。
每個堂口掛“趙"字旗,經(jīng)營:日雜百貨、米面油鹽、布匹綢緞、典當?shù)盅?、金融兌票,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調(diào)配具有了現(xiàn)代公司的雛形,也算是公司化,集團化的鼻祖)。
趙宅占地百畝,大院氣宇非凡,四周高墻圍繞,墻頂琉璃瓦鑲嵌,紅漆大門嵌金釘。
大門兩旁石獅把門,門前左右各放一青石,左書"上馬石”,右書“下馬石”,兩塊青石高約二尺一寸,寬一尺八寸,長約三尺左右。
“上馬為將,下馬為相"。上下馬石顯示房主地位之高,宅第顯貴,縱使再多錢財也不一定擁有上下馬石。
趙家祖上朝庭為官,圣上感念趙家所做貢獻,并顯示皇恩浩蕩,賜上下馬石,黃金千兩。
自此趙家置辦田地,發(fā)展成如今的規(guī)模。雖經(jīng)朝代更迭,趙家仍百盛不衰。
趙氏一脈己傳到四代。現(xiàn)如今主事人為趙氏長孫名叫趙三牛,人誦外號“三牛逼”。
趙三牛掌握趙家話語權(quán)以來,為人仗義,廣交天下朋友,仗義疏財,見人恭謙禮讓,從未擺牛哄哄的樣子。無論鄉(xiāng)村草民,鴻儒白丁都一視同仁。只所以稱為“三牛逼”是因為此人走道外八字,雙肩橫逛,一看就是公子哥、少爺派所以人們笑起外號“三牛逼”。其實不然趙三牛本人與其恰恰相反,為人和氣,說話慢條思理,雖富可敵國而不張揚;雖有萬丈綢緞而穿粗布麻衣;雖有山珍海味卻每天粗茶淡飯?!?/p>
三牛人品之高,令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三牛娶妻白氏,為新屯官宦家庭,父為師爺,因三寸金蓮喜穿白鞋,所以人稱“小白鞋"。
二人膝下子名為春喜,今年五歲,孩子骨骼過異,頑劣異常,喜武、善戰(zhàn)。家中多聘武師而不能馴服。
夢寒輕輕拍打趙家大門,過一會,門開,一仆人走了出來,見一和尚站在門前,躬身施禮道:"圣僧所為何事?”。
夢寒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僧云游至此,肚中饑餓,是否可以賞口齋飯?”。仆人見僧人面慈和善,身著百衲之衣仍氣宇軒昂。雖經(jīng)餐風露宿仍不失仙風道骨。連忙道:“請高僧稍等,我這就通報我家主人,說罷關(guān)門報去"。
夢寒納悶,求一缽齋飯,何必通知主人。等了片刻,只見大門打開。門里竟走出十多號人,只見為首一人走道外八字,雙肩前后晃動,臉色白皙,仆人對夢寒道:"這是我家趙莊主"。
夢寒正要答話,只見趙莊主見到夢寒忙跪倒說道:“恭迎圣僧,弟子己恭侯多時”。
夢寒不解的問道:"你我可曾相識?”
“不識",趙莊忙答道。
“那么為什么說等我多時了呢?你為何知道必經(jīng)此地呢?"
“圣僧有所不知,昨日弟子一夢,觀音托夢給我,說今天午時,必有一僧路經(jīng)此地,你去恭迎,定受其益”,趙莊主道?!?/p>
原來如此,我佛慈悲,趙莊主與佛結(jié)緣,可喜可賀呀!想我佛法之弘大,普渡眾生之靈,趙莊主有此因果難能可貴。
趙莊主趕忙站起身說道:“圣僧屋里請,屋里齋飯己備,請隨我廳上一敘”。夢寒也沒推辭,走向門里,趙莊主及眾人緊隨其后,魚貫而入。
這時突然從屋里跑出一個男孩,一個女仆人緊隨其后,一邊跑;一邊喊“小主人,你站住不要亂跑”。
小孩子一邊跑,一邊回頭喊“來,你抓我呀!",也不看路,一頭不偏不依正撞入夢寒滿懷,“蹬、蹬、蹬"退后幾步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不得無禮,快快起來,你這孩子太頑皮了,快起來拜見圣僧"。趙莊主連忙喚坐在地上的孩子。
夢寒笑了笑,"不必,不必”,趕緊走上前扶起了小男孩。
我這孩子太過頑皮了,不知是不是我調(diào)教無方,還是什么原因?打小舞刀弄槍,家里請了多個武師來教他,都叫他不是氣走,就是打走,真是沒有辦法了,頭痛的很。趙莊主解釋道。
夢寒聽罷,哈哈大笑。“孩子,過來,過來我看看”,說罷把孩子摟在懷里。說來也巧,這個孩子到夢寒懷里乖乖的。
小孩歪過頭天真的問:“你可會武?",夢寒點點頭。
“那你教我好不好”,小孩問道。
夢寒又點了點頭。
趙莊主詫異,這孩子到夢寒手里怎么異常溫順,與平時判若兩人,難道老和尚有什么法術(shù)不成。
夢寒看出了趙莊主所想,說道:“你家孩子與我有佛緣,每個與你相識的人都是你五百年修行的因果,我與你兒便是這個緣份。
“那你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呀?”夢寒問道。
“我叫春喜。”?!昂冒纱合?,你先去玩,一會兒我來找你”。
春喜說道?!澳呛冒桑 北谋奶?,高興地向后花園跑去?!?/p>
趙莊主見如此情形,不得不相信“緣份”這個詞了。這么頑劣的孩子,見到老僧服服貼貼,好像見故人一樣,這是他從未見過的。
自打春喜出生,會跑,會說話以來,從來沒有這么聽話,自己也傷透腦筋,如果孺子可教,也是一大欣慰之事。
趕忙把夢寒請入廳堂,趙家雖家大業(yè)大,但內(nèi)飾確十分簡單,一個八仙桌案,二把靠師椅,椅后為一山水畫,只見畫上高山之上云霧繚繞,山脊之中隱約一小廟。山上,杜鵑遍山,花開紅似火,另一處竹林幽幽,仿佛境外緣。
夢寒驚訝的目瞪口呆,此畫如自己所夢竟如此相似。
忙問道:“趙莊主,此畫哪里所得?”,“此畫乃一處集市所得”,趙莊主答道?!澳闩c我細細道來”,老僧急忙催促道……
世事本無事
幻得亦幻失
生死難得見
更待明朝時
書友評價
在重生同類題材中,韓白丁的小說《重生之六世姻緣》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沒有其他小說千遍一律的俗套,有的是標新立異的獨樹一幟,不禁讓人耳目一新,在此力薦!